朝花夕拾乡味 乡愁乡恋乡思乡愁

疙瘩汤

2019-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賓天下

□郭树宾

昨晚下班到家比妻稍早,原本打算熬米饭或打糊涂(老妈给磨的黄豆小米玉米三掺粉),进厨房才发现,家里没有馒头了。

正在琢磨吃啥好时,她也两手空空进了门。见我在厨房转圈,便问,“整啥好吃哩哎?”

“要不,疙瘩汤……”我犹豫着说。

“你不是吃伤了昂,怎么不怕啦?”妻笑道。 


疙瘩汤的正确做法,大小均匀又劲道,关键还不糊汤,吃一次忘不了_腾讯视频

说起疙瘩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北方人应该印象最深吧。据说,我曾一度吃伤的疙瘩汤,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老妇人去看望已嫁他乡的女儿。

到了午饭时间,女儿却犯了难——按说母亲大老远来了,该做点儿好吃的孝敬孝敬,可是母亲来得突然走得匆忙,一会儿还要往回赶路;再者,一来自己没时间准备,二来婆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这可做点儿啥好呢?

女儿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儿白面盛到碗里,加入丁点儿的水,用筷子搅拌成小碎疙瘩糊进锅里,又搜寻一些土豆、萝卜、鸡蛋、大葱、香菜等放入锅内,煮熟后烹了一勺油花,加入盐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锅不稠不稀香喷喷的汤饭,小心翼翼地端给娘亲要娘亲吃。

没想到,母亲品尝后赞不绝口,女儿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母亲问女儿这叫啥饭,女儿说这是我来到婆家后学会做的饭,名叫“疙瘩汤”。

现代营养学说认为,在酸性环境中,面粉中大量的维生素B族是比较稳定的,但加碱会受到破坏;包饺子和做面条,下锅煮时,营养素又会流失到面汤中;而拌成小疙瘩,佐以时令蔬菜,煮熟连汤一起喝,能避免营养损失,正所谓“原汤化原食”吧。

现在的疙瘩汤,配菜佐料相当丰富,从胡萝卜、菠菜到碎花生,从鸡蛋拌汤、瘦肉拌汤到虾仁拌汤,花式层出不穷,俨然已是饭桌上一道名副其实的营养餐。

自打记事儿起,许多人家为了省事和节约,晚餐常常喝这道既算汤菜又算主食还富有营养的疙瘩汤,可我咋还会吃伤了呢?

这还得从30多年前说起。1987年仲春,我在老家隆尧第七中学(现在的滏阳中学)读初三,那时正值青黄不接,鲜有新鲜蔬菜。

周一周二头两天,紧掐扭慢省俭,还是吃完了从家里带的老咸菜或是辣椒酱,从周三开始一直到周末,可就度日如年了——学校食堂唯一可以下饭的,除了生了绿缨的白萝卜,就是窜了心的冬储大白菜。

尤其是胖师傅的那锅炒白菜(恰当一点来说,连炖也称不上,就是白水煮),油水儿少齁咸不说,不放醋也总是酸儿吧唧甜噶闹闹的。 

那阵子,别说宿舍里味道浓郁了彼时,我们没有专门的食堂,也没有高桌子大板凳,都是把一桶饭从食堂抬回宿舍,再挨个儿舀到饭盆里,大家不是蹲在地上,就是坐在炕沿上),连教室里也弥漫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息(一想起问老师题,一张嘴把老师熏得捂着嘴直后退,就好笑)

没有可口的辣椒咸菜,往往更关注一日三餐。可那时的三餐偏偏更单调——早起糊涂晚上米汤,中午基本上都是疙瘩汤,一周偶尔才有一次机轧面条,算是改膳。 

至今一想起,那段时间几乎天天见(可不是华龙面啊)的疙瘩汤,满眼都是泪啊!

也不知道是拌疙瘩的厨师(这里是尊称)学艺不精,还真是为了省事,反正那疙瘩真叫疙瘩——桶汤七八个人喝,往往只有两三个大疙瘩,你说怎么分?而且那疙瘩大到一双筷子夹不起来,好不容易拿勺子杵开了,发现疙瘩里面还没熟,有的干脆还是干面粉,你说怎么吃?

一开始,我们实在吃不下去,直接倒进了泔水桶,便宜了附近的二师兄。可后来,别说有人(收拾泔水桶的阿姨,得了便宜还卖乖)反映我们浪费粮食,被老师批评了,我们一个个正值长身体的半大小子,肚里天天没食也顶不住啊,也只能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好在那时候,青春年少肠胃好,也没有听说有谁吃坏肚子的。只是有不少嗓子眼细的,在嘴里嚼来嚼去,或是粘在牙上,或是粘在上嗓皮上,翻来覆去,憋得两眼流泪,脸红脖子粗,愣是咽不下去,直接吐了!

都说再好的饭菜,连吃三顿也会生厌,更别说当年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吃又饿的大疙瘩了。

不是忆苦思甜,也不算返璞归真,只是忘不了儿时的酸甜苦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