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新知识,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习| 思维模型—84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2022-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benignHu

前面我们分享过破界思维模型,即要不断打破固有认知边界,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的思维模型。

今天我们聊联脑破界思维模型,即介绍一个破界方法的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中的第84个,一个告诉我们可通过联脑学习,打破独立大脑带来边界的思维模型。

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何谓联脑破界思维模型,联脑破界思维模型生活中的案例,启发,供参考。

01、何谓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一、何谓联脑破界思维

所谓联脑破界思维,指的是一个人突破认知边界很难,但是一群人通过联脑学习来突破边界则会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前面我们介绍了人类误判心理思维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学习我们知道,单个独立大脑就算很聪明,依然会掉入各种陷阱中,如易得性偏差获得性偏差、社会认同倾向、权威错误倾向等。

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掉入以上各种陷阱中,芒格给的策略是,努力养成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而联脑学习就是一种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方法。

举例,在个人学习上,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古典老师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在书中,古典老师给我们介绍跃迁的方法之一——成为联机学习者。

所谓联机学习者,指的是用“答案换答案”“调用”和“整合”他人答案的学习方法,如下图所示: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联机学习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我自己通过学习,打磨了第一个知识模块;

其次,把自己的知识模块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再次,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的知识模块;

最后,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在组织发展上;一个组织中,随着组织变大,它的智慧如果只来自于一个人或几个人,就会陷入局限之中。久而久之,组织的适应能力会变弱,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恶化。

然而,如果将组织看做一个由无数大脑连接的集合体,能够一同构建认知体系,则会更加高效,对外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继而企业发展得更好。

综上,联脑破界思维是一种效率高、效果好的破界方法。

二、何谓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所谓联脑破界思维模型,就是将联脑破界思维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记得使用联脑破界思维,即借用“外脑”,联脑互学,继而突破自己大脑的边界,看清问题的本质,获得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02、联脑破界思维模型案例

一、头脑风暴,激发创意

所谓头脑风暴,指的是让一群人聚在一起,围绕特定的话题,自由的思考,大胆的提出各种想法,然后在他们观点的基础上建立新观点。

由以上概念,可知头脑风暴就是一种联脑破界思维的应用。

头脑风暴又称智力激励法,或集思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发明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工具。

它的基本理念是:要获得很好的点子,首先要获得很多的点子;要获得很多的点子,就要靠点子来激发点子。

松下公司是头脑风暴的忠实信徒,他们仅在1979年,就获得了179万条设想,每个员工平均提出三条。

日本著名的创造工程学家志村文彦,用这个方法帮助日本电气公司获得了58项专利,降低成本210亿元。

为什么头脑风暴有辣么大的威力呢?

每个人的大脑里面的知识,就像一堆堆在条条框框里面的 知识集合,他们坐在一起,并不会产生新的创意。

但是当遵循头脑风暴的流程的时候,通过连接,就产生了点子,通过点子的相互激发,联想、热情、竞争、张扬各种情绪下,点子就被无限制的延伸。

如此,个体头脑之间发生风暴式的化学反应,继而带来“1+1远远大于2”的可能性。

二、联脑思辨学习,信息时代学习加速器

联脑思辨学习就是和不同学科的人进行讨论和思辨,是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方式。

《零边际成本社会》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

当人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把他们的经历结合起来得到的结果要比一个人思考的结果更理想。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拉近了你我的距离,当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实时地加入同一个学术任务或项目时,学习就成为一种延伸至全球的横向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超越地理的限制,成为跨界创新的基石。

而且,联脑思辨学习法让学习更高效

因为个体学习在资料搜集和书籍选择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难免出现认知偏差,并且容易陷入自我的认知遮蔽,而联脑思辨学习法,可以用别人的光照亮自己,弥补自我的知识盲点,让自己离真理更近一步或者说更快接近真理。

03、启  发

以上,我们知道联脑破界思维模型是一个给我们带来创意、创新观点,快速高效打破边际,提升认知的思维模型。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启发。

一、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知道真实的自己,是破界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弗洛姆曾提出“伪自我”的概念,即我们的很多决定都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而是外部的建议或者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就将这样的决定都当作是自己的决定,于是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伪自我”,将“真实的自我”取而代之。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呢?

一是向内的自我觉知——不断地追问自己

如,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要做一件事完全的利他,要丢掉小我。

京瓷做成功了以后,他要二次创业,问了自己100多天,最后下定决心:做这件事真正重要的是没有自我的需求、自我的欲望、自我的虚荣,就是为了把这件事做成,让日本老百姓得到更便宜的通讯方式。

他说自从他想通了这件事以后,他做KDDI的时候就心无旁鹜了,放弃了任何的私利和个人的欲望,就是为了做成这件事,所以才战无不胜。

二是向外的不断尝试与探索

通过一次次向外的尝试与探索,从不同维度去进行自我觉知,逐步画出“我”的模样,了解到真实且多面的自己。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空杯心态、要极度开放,接受和客观地感受这件事。

以上两种方法绝非孤立存在,相反,它们必须合二为一。

二、看见别人

看见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优势,继而主动的与其联脑,借其力,助力自己破界。

如,当自己要学某个新领域时,要找到两类人:

一是找到这个领域的头部人员,向其学习,即向高手、最牛的人学习;

二是找这个领域持不同意见的人,研究该领域两个对立专家的观点——重要的不是掌握谁说的是真理,而是知道这个真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角度。

继而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得更透,提高自己看事情的分辨率,助力自己破界。

三、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我必须用一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提问即创造!提问会倒逼我们更新知识、深入思考,继而带着问题去联脑,助力自己破界。

犹太人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特别理解提问能力对创新的重要意义。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有一次我听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位教授讲,中国人的孩子幼儿园放学了,家长会问:你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可是,犹太人父母却会问孩子:你今天你提了什么问题?

比起确定的知识,犹太人更看重提问的能力。甚至犹太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四子之问”:即根据提问能力,把孩子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智子,就是聪明的孩子。智子提的问题是“为什么上帝要规定这样的规约?”这样的问题是在追问本源,犹太人认为这是很聪明的孩子;

排名第二的叫恶子,就是恶劣的孩子。恶子的问题是:“上帝的规约跟我何干?我为什么要听上帝的。”虽然这个问题冒犯了宗教,但由于恶子问的还是属于本源的问题,所以犹太人仍然把问出这种大逆不道问题的孩子排名放在了第二位;

排名第三的是普通的庸才。他们会问:“上帝规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对教义很虔诚,毫无叛逆的心态,但犹太人反而认为他们提出的是非常普通的问题,只能排第三;

排名最后的第四类孩子,不是不会答题的孩子,可能他回答问题很快。但是他从不质疑,你讲什么,他就记什么,认真学习,从来不提问题。

所以,我们要学会提问,特别是要提出那些真正能推动你也组阻碍着你的问题。

04、写在最后

联脑破界思维模型,一个告诉我们可通过联脑学习,打破独立大脑带来边界的思维模型。

认识自己、看见别人、学会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该模型。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