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2022)读书历史有意思

春秋聊斋——晋北狄人国的演变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73人  陈迹
商四方

春秋时期的北狄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商朝的鬼方,是现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一带。他们起源于西部羌人,在商朝被称为戎,到春秋时只因生活在当时的北方,就被称为“北狄”。其实在春秋时狄戎往往混称,而到了战国未期,这些地方已被中原国占领,那时的“北狄”就指更北面草原上的匈奴和胡人了。

狄戎活动地带河北山西

狄人部落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到春秋时已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狄。活动于陕北山西一带的是以赤狄为主的赤白两狄。这两族在春秋中前期,公元前662年往东侵略卫宋齐等地,一路凯歌。逼的当时卫的都城一迁再迁,邢国(今河北邢台一带)也迁都到夷仪。邢、卫两国都由当时的黄河北岸迁到南岸,以避狄难。而赤狄人的一些部落,经如甲氏、廧咎如氏等就东迁到了邢、卫故地。

古今对照

此时的晋国国君晋献公也身处狄人包围圈:西有西戎,东有骊戎,北有潞氏(赤狄首),南有东山皋落氏、姜戎等。但晋献公毕竟不是平凡之辈,他在位26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二胜”。其中八国是姬姓诸侯,还有若干异姓诸侯,更有不少狄戎部落。

白狄从陕北一带慢慢迁移到冀北

他是如何战胜春秋初期强大的少数民族的呢?主要采取了两个方案:一是和狄戎联姻,瓦解狄联盟。他先娶了白狄翟国的女子,生了重耳,后来就有了重耳奔翟、白狄攻赤狄廧咎如氏掠二女的故事。晋献公后又纳骊姬,于是死后发生了秦穆公三推晋国君事件。

二是以武力攻击狄部落顽固派,如:献公攻骊戎、太子公元前661年,灭东山皋落氏等。此后的几十年里赤狄联盟一直活跃于中原,在晋楚秦争霸期间,乘机侵入中原国进行掠夺,并且赢多输少,甚至参于周朝的诸国事,企图控制齐、鲁、宋、卫等国。只在晋文公称霸时有所遏制。但其中的长狄却深入中原,活动于宋、曹、鲁、卫之间。直到公元前594年晋灭潞氏,赤狄瓦解,势头减弱。

春秋初中山之地

潞氏灭后,白狄开始低调起来。在春秋初秦穆公在西戎称霸,白狄受秦国的压迫和晋国和戎政策的诱惑,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滹沱河一带的清水河边。此河古时称为鲜虞河,狄人在此建立了几个国家。他们在石家庄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建立了鲜虞国,在藁城西部建立了肥国,在晋州一带建立了鼓国,此时在山西孟县还有个仇由国,正处于晋与石家庄之间。这些部落国与南面相邻的晋、卫、邢等国相对峙。

河北石家庄地图,南边为邢台、邯郸

邢国是武王弟弟周公儿子的封地,周公的封地原本在周,后来三监作乱,为了抵御东夷,又将鲁封于周公大儿子。邢台一带本来有个国叫邶国,周公东征时也消灭了,这些中原小国等四方小国了解完再写了。

作为白狄主力的联盟队也参与了赤狄的东进军事行动,使得齐联合宋曹卫邢一并反击,才救得邢卫两国。后来直到公元前530年,晋国经过不懈努力攻打白狄部落,才开始相继灭肥,鼓等部落。

中山国

战火纷飞中公元前506年,鲜虞依山建城,称为中山国,取“城中有山”之意。晋国视之为患,不断攻打中山国。但随后公元前5世纪晋国六卿矛盾引发内乱,中山国得以喘息之机,却转头加入齐鲁卫伐晋,侵占了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

为报复中山国,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击败中山,给矛鲜虞族重重一击。到了公元前490年晋国智伯利用一座青铜大钟设计,仇由国君中计“斩岸堙溪”而被灭国,后中山国被晋占两城后彻底安静下来。

到了战国时期,中山国先后被魏赵所击,退之山林中后又逐步复国,直至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灭。

上古国代国与黎国

这时期在山西和河北一带还有两个古国:代国和黎国。据说都是三皇五帝后裔子孙所建,成于商汤,到西周时再次受封。黎国位于山西长治黎县,代国位于河北张家口蔚县。前者一说灭于狄人潞氏,一说灭于晋国,不过殊归同途。后者未代傀儡国君娶赵襄子之姐为后,于公元前475年被赵襄子设计击杀,同样灭于晋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