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职业机会
前两周忙着去西安考试,去崇礼参赛,打乱了生活节奏。这周开始回归正常状态,开始约谈机会,思考未来,下一步应该怎样走。有些路从未走过,充满了机会和挑战;有些路驾轻就熟,挑战和机会都是目光可及的。
为什么做选择
人本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说过:“当我感觉到某一条无人问津的小路是正确和真实的选择,并毅然冒险前行,然后在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就有许多的同事加入探险的队伍,于是我不会再感到独行的寂寞。”

罗杰斯无疑是勇敢而幸运的,开拓出一条不同的道路,探索出新的可能性。在大师辈出的年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无一不是在物质条件的限制、他人的不理解、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压力下,孤独前行。这段话也印证着我当下的心态,尽管两股力量在拉扯,我的天平也在摇摆,但我清楚地知道,无论选择稳健还是激进的策略,结果都趋于一致——得到了的很快厌倦,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要权衡利弊,不停地选择?当人们做一个选择时,总有最关注的因素,追求最大的投资回报率,规避风险,寻求确定性,用更少的时间,更急功近利的策略等等。没有方案是完美的、唯一的,总有更优的解决方案,更好的选项。选择有时是主动的,有时的被动的,在开放性的思路下,探索任何一点可能性,就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追求更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自由是什么
曾经和教练同学分享过我的价值观——自由、生动、赋能、连接。“自由”排在首位,我想可能是因为局限在一个范围太久,渴望着有更宽广的空间。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想要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不可避免要考虑个人、家人、环境、发展等因素。身为社会人的一分子,没有绝对的自我。自我都是相对的,自由也是。

而事实上,没有什么事可以局限一个人的成长,感到受限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打开自己。比如工作中HRBP被业务线同事抱怨不懂业务,最常听到的解释就是:“业务也不给我们BP了解业务的机会啊。”这就是典型的自我设限思维模式,把个人的成长押注在对方给机会上。不防换一个思路问自己:“我做些什么,就会让对方给予我一个机会?”只要打开边界,这些局限就不复存在。
人生的境界
刚和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沟通过,从停车场拐弯出来,旁边开过来的公交车身上刷着前公司的广告,我下意识地让了一下公交车,散发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每一段工作经历留给我们的感觉都不一样,身处其中时,觉得各种各样的不完美,但离开之后,总会惦念着它的美好。
有时和前同事回顾一起工作的时光,那样单纯而温暖,充分体验着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成长。昨日的一身荣耀也好,一地鸡毛也罢,那终将过去,仍需面对未来,保持空杯心态,奋力前行。

人生的境界,第一层次是受欲望和恐惧的驱使,尽力去获得;第二层次开始做减法,剥去浮华的表皮,回归初心;第三层次是明确自己的愿景,真诚的努力,坚定地前行,让灵魂更完善。
若我们已经在第三层的境界,我们面对的所有选择,就都是战术层面的选择,都可以抵达目的地。站在人生长河的视角看待当下的机会,只要是走在实现愿景的路上,如何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在前行。
2020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