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者

《宣言》读书笔记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6人  于强_6237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牛津大学教授柏拉威尔的《马克思与世界文学》提到,《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写的最好的著作之一,全文结构明晰、修辞准确、富有韵律,在德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人们之所以重视《宣言》,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固有危机不断把它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中,并从中发现有关资本主义的新的惊人预见。“如何克服全球化表面上的坚不可摧与内在的虚弱之间的悖论,依旧是新的21 世纪的最重要挑战。”(《永远在探索共产党宣言的途中》,张亮) 一、在阅读《宣言》之前,通过查阅文献,简要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宣言》全文中,哪些是马克思独立撰写,哪些是恩格斯独立撰写,哪些是二者合写?(写作过程) 2、哪些是参考恩格斯之前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 3、马恩两人的思想究竟有何异同?在《宣言》中有何体现?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宣言》共38页,其中前言1页,第一章10页,第二章10页 第三章11页,第四章2页。从篇幅上看,明显一、二、三章篇幅布局均匀,而第四章只有一页篇幅便猛然结尾,有的学者提出,这样的谋篇布局不符合马克思的写作风格,可能是马克思一时匆忙之举,或许马克思当时并没有考虑到日后《宣言》的深远影响,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国际上,从19世纪末开始,历史上曾有三次反恩格斯的浪潮,国际上逐渐形成了“马恩对立论”(以诺曼·莱文和卡佛为代表)和“马恩一致论”,到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马恩差异论”开始逐渐兴起。国内学者多坚持“马恩一致论”,比如,张奎良和赵家祥认为,马恩在理论上的不同特色构成了他们一生合作的基础,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有少数学者坚持“马恩差异论”,比如,俞吾金认为,马恩的合作并不能说明他们之间不存在差异,他们在哲学的研究出发点和发展趋势、 自由和自然的基本观点上是不同的;何中华也认为,承认马恩的差异,有助于还原二者的本来面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融合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他们各自的优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构成了互补式的推动,他们之间的差异恰恰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指导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从《共产党宣言》的创作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一致性,许文星) 4、《宣言》的写作过程。 5、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主义同盟”的实际关系。 6、当时的世界格局以及主流意识形态。 7、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状况以及为什么在英国出版? 8、如何整体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形成的过程? 9、《宣言》的实际性质?是学术论著还是战斗缴文? 10、《宣言》体现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11、《宣言》论证的逻辑路径是什么? 12、《宣言》的结论是什么? 二、《宣言》阅读笔记 1、前言部分。 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理解:以“幽灵”比喻共产主义,以及旧势力对其进行“神圣的围剿”,这说明旧势力对共产主义这个“幽灵”感到恐慌且摸不着头脑。将共产主义比作“幽灵”,是一切旧势力对共产主义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污蔑。共产党被妖魔化为一切反动的势力,这样一种被他们妖魔化、宗教化理解的新势力对当权者造成了难以言状的威胁,他们非常恐惧幽灵的入侵。共产党人将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清洗一切旧势力对共产主义的妖魔化和污名,让世界真正了解共产主义,这一点正是说明了《宣言》的性质:是一种政治团体的立场表态,是政治团体的集体站位、集体向世界发出的呼声。 2、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 这一章的论证过程如下: 资本主义反对自己——产生了商业危机和无产阶级反对自己——工人的处境——异化劳动——工人被奴役——人的劳动工具物化——工人属于无产阶级处处被剥削——无产阶级从居民的所有阶级得到补充——无产阶级的产生就是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开始——工人攻击生产关系、生产工具——资产阶级的联合导致了工人的联合——资产阶级利用工人作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力量增长,两个阶级开始冲突——工人的胜利是越来越大的联合——无产者组织为阶级进一步组织成党,这种组织力量越来越强大——社会内部冲突促进了无产阶级发展(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冲突)——工业进步使得统治阶级成员也被抛到无产阶级里了——统治阶级一小部分归附革命阶级,资产阶级一部分走到了无产阶级里——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中间等级是保守的或反动的——现代工业使无产阶级失去民族性,法律道德宗教全是资产阶级利益——无产者只有废除现存的全部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无产阶级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奴隶不能维持奴隶的生活,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不再同社会相容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宣言》第一章从社会历史的定义出发,进行了社会历史进程的描述(社会历史与阶级斗争的关系——过去历史中的分等级社会——资本主义后的阶级对立——资本主义的特征——资产阶级的来源——商业、航海、工业加速封建社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代替封建行会工业经营——现代资产者代替工业中间等级,更加高效集中——建立世界市场,资产阶级排挤一切阶级),从这样的现实描述里,得出结论:“资产阶级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科技决定论的影子,他强调了从奴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然而这种发展的动力源于生产交换方式的变革。可以理解为:生产交换方式的变革促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下一部分的内容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后所造成的种种现实: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政治的变革,现代国家政权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委员会”——一切旧的关系都被“现金交易”取代——资本主义抹去了职业的神圣光环——资本主义把家庭关系变成金钱关系——资本主义证明了人的创造力之大——从工具、生产关系到社会关系,只有不断革命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在全球落户——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将野蛮民族卷到文明中——文明等于变成资产者——资本主义使农村屈服于城市,东方从属于西方——消灭分散状态导致政治的集中——创造巨大的生产力——炸毁封建所有制——带来自由竞争及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不受控制导致了周期性的商业危机。 以上描述,首先定性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国家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委员会”。《宣言》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从属于资产阶级,国家这个暴力机器在资本面前屈服,变成了资产阶级养的狗。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有关系都变成了金钱关系——一种简单的可量化可快速移动流通的数字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释放了人的创造力,释放了人改造世界的巨大潜能。资本在全世界流动,资产阶级革命将世界变成了世界市场。资产者是文明的代名词,资本主义征服了全世界,带来了自由竞争,最终导致周期性商业危机。 第一章的第二部分描述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包括政治被资本控制、关系被金钱取代、资本释放人类创造和革命能量、资本主义造就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文化侵略、资本主义的商业危机。 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洞见。从政治角度,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的虚伪;从社会关系出发,发现了资本主义下人与人关系的虚伪;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力量看,发现了资本主义推动下形成世界市场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广泛性和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实际运行来看,发现了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商业危机这一结论。 事实上,资本主义的数次经济危机已经印证了马克思的惊人预言,但就现实看,当代的资本主义在全球依旧没有走向衰落。一个世纪以来,资本家也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他们一方面榨取剩余价值,一方面主动和工人和解,以求得长久的安宁和稳定发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工人的生活和形象也有了巨大变化,通过技术革新,极大地减少了体力劳动,工人不再是苦力的代称,同时他们通过工会运动,与资本家的谈判,争取到了更多休息时间和更多的报酬,与资本家达成了一种“有机平衡”或者高度默契。他们能够认识到,资本家一方面承担着投资的风险,同时也享有风险带来的利润;他们能够认识到,工人和资本家已经由十八世纪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转变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这样的形势下依靠工人阶级革命,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回忆和假设,而马克思所在的古典时期的资本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悄然更新、升级换代。 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本质依旧没有改变。工人虽然免除了痛苦的体力劳动,但是依旧戴着精神的枷锁,以往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已然变成了工人、白领已经社会低收入者的共同体。他们日复一日地在洁净的工厂以及高级CBD里进出,如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所言,提着昂贵的名牌奢侈品包,仪态举止都向着精英阶层靠拢,但实际上,这些“电脑奴工”、“物质奴隶”的工资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看似体面的穿着和物品是他们存在的唯一证据和最大兴趣。这些新式“奴工”已然没有了革命精神,他们虽然对资本家的剥削有所察觉,但是他们将资本家的生活方式和资本增值作为自己向往和想象的人生方向,以为可以通过体面的“奴工”职业,能够自豪地过上上个世纪那种白领的生活。他们早已忘记了马克思发出的呼声,淡忘了革命,反而在当“奴工”的同时,转而投身于各种投机行为,如通过贩卖各种信息(如微商和各种见不到实物的“互联网商业”)、网络传销(3M以及其他“资金盘”击鼓传花的金融骗局)、网络赌博、“褥羊毛”等方式,使用自己微弱的资本进行着资本增值以及冒险夺利的活动。他们通过这种“当代犬儒主义”,做着各种能够让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的行为,同时他们也能够或清醒或一知半解地认识到、感觉到自身被剥削的残酷事实。 3、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