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实践
孩子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这些人们都知道,但需要什么样的实践,心里可能就没有那么清楚了。上树掏鸟下河捉鳖虽给了孩子童年的乐趣,但还不能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实践,因为孩子在其中并没有多少主动的意识参与,也不能给予有意义的人生经验,更多的是畅快的玩耍。
有价值的实践必须要有孩子的意识主动参与,让孩子与环境自觉互动,在互动中增加知识、启发思维。怎么到达这个效果,恐怕要多见识、多经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对新事物的认识中去。一个在掏鸟捉鳖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遇到人多的场合难免会局促,同样,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站在台上也难免会慌张,所以有价值的实践就是能培养孩子无论面对什么环境都不慌不乱的镇定,培养孩子面对大场面言谈举止不变形不走样从容自若展现自己的心态和能力。
要让孩子带着意识去实践。总带孩子去同一个地方、玩同一类游戏,等于是在简单的重复,孩子熟悉了里面的一切,不会再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接受什么了,这样的实践就是没有多少意义的玩耍,不能给孩子增加新的什么东西。当然从让孩子放松的角度看,这样的玩耍也是很需要的,有益于孩子的天性。我说的是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实践,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玩耍,玩耍不等于教育。
有价值的实践能让孩子增长见识。增长见识一定要见的多、经历的多,形成经验,凝结在个人性格里,表现在言谈举止上,最终体现为个人的成就。我觉得有价值的实践有这样几个方面:
认真去看。看是最好的实践,也最轻松,最便利,所需要的就是有意识的去看,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的。女儿近日画了一幅画,画的是幽灵,我看着挺像的,问她怎么会画这东西,她说她看到同学是这样画的。这就是看。让孩子看什么,要做一些规划,一年最好带孩子去几个城市,游览几个地方,看展览、博物馆、科技馆、演出、古迹等等,很多很多,看前告诉孩子把印象深刻的东西记下来,引导孩子留心观察,这样孩子就能开阔视野,以后就不会出现少见多怪了。
积极去做。有些东西只能用眼去看,有的东西就要积极去做,不能光看,做了才知道怎么回事。带孩子去草原,只看别人骑马而自己不去骑一下,永远不知道骑马是什么感觉,得尝试。去年过年放烟花,女儿刚开始怕,不敢用手拿,我鼓励她别怕,拿着玩一下试试,她做了,结果玩的爱不释手,不再怕了。学钢琴也是,只听只看而不动手去练,学不好。平常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记录天气,要求他从周一开始记录,把天气情况画出来,周日给他点评鼓励,创造机会让孩子动手去做。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会形成自己的经验,比大人讲再多道理都管用。有次女儿要拿鸡蛋,我说刚煮好,烫,她不依,硬拿,结果把手烫一下,有了这个经验,以后再也不胡乱动手了。
主动去交流。看和做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人的事,孩子自己就可以去看去做,不需要涉及其他人,而交流需要有他人参与,不是孩子一个人能完成的事。一般孩子都倾向于和熟人交流,不和陌生人交流。女儿在路上遇到同学,大多时候会叫同学的名字,和同学说上几句,而对于不认识的人,就不主动,我希望她能够一点一点改变。可以经常约几个朋友带上孩子去玩耍,让孩子在一起相处,让他们交流,交了新朋友,就给予肯定,让孩子形成体谅他人照顾他人的意识,增加对群体生活的认识,不能养成自大孤僻的性格。
寻找机会参与。这个参与主要指社会机构举办的活动,要让孩子多参与,父母也要寻找机会让孩子参与,让孩子登台亮相,在众人面前表演展示,孩子从这里得到的经验是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就是这样的机会。女儿被选出参加与其他小朋友的拍球比赛,还参加钢琴表演,表现都不错,慢慢地就不胆怯了,就大方了。这些活动是比较正式的场合,关注的人多,对孩子的锻练价值大,需要父母特别注意。我心里想,如果女儿戏唱的好,就报名到《梨园春》打擂去。
以上四个方面,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关键的一点,就看孩子接触的是不是新东西,是不是真的用心了。总是重复旧东西,孩子就不能增加阅历,如果不用心,阅历再多也不过是杂乱无章的材料堆积,难以发挥什么作用。总之,孩子需要的实践,是用心不断地对新事物的实践,不是一般的机械重复,也不是盲目的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