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思想这件事总是危险的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120人  婍妤原创

思想这件事总是危险的

——说说信仰与启蒙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原本是一句犹太人格言。大意是讲,因为人的自作聪明,也因为自身的渺小和局限,我们思考的越多,以为越接近真理了,却发现我们反被上帝愚弄了。这是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狭隘卑微的一部分。

到国外走一走,尤其是泰国,人们脸上神情从容恬静,说话轻声慢语,行事则疏密有序,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松了。我观察泰国人上下班的情景,不像我们中国人行色匆匆,像要错过几百万的样子。泰国人不惧怕死亡,相反他们认为人老了,寿命到了,就会被安排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去,当地所有人都要为他祈祷、诵经。会让他走得幸福坦然。当然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

      时下常听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自个深入一想,好像真没有,就不免有些惘然。恰恰身边那些自诩有信仰的人士,似有某种无形的优越感。你看他们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利用宗教引人行善的诱饵想要说服别人。我认识一位中学女教师,大学毕业,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南方一个小城教书。她平时生活节俭,朋友很少,显得很落寞。一次在街上遇到宣传某化妆品的女孩,那女孩非常热心,似多年未见的姐妹重逢。女孩把她带到一处合租房,各种体贴、关心、夸赞。这位女老师之后性情变了,一到周末就去听她们的讲座,甚至到外省各个城市去听,回来神采飞扬。后来就不安心教书了,说要辞职跟她们一起做化妆品。我们都为她惋惜,认为她被洗脑了。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他们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连亲人们也疑惑。

      这不免要说到思想与宗教信仰的关联。中国国学大师林语堂从小生长在一个牧师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自己也一直预备去做传道工作。他说自己天然感情是向着基督教方面的。基督教有“赎罪”之说,但随着年岁增长,“渐渐的达到了一个肯定的否认赎罪说的地位“。他认为人只有处在有关生命和宇宙的状态的信仰时,才是自在的。林语堂讲过一件事,说他母亲去世要出殡的前几天,忽然大雨倾盆,雨已快要将漳州城内的街道淹没,不然出殡将因此被阻。这时有一个极端基督笃信者,即刻做祈祷,而大雨竟停了。他想到,假若不是因为这件事,上帝便将听任全漳州的万千人民遭受大水大灾之苦?他觉得这实在是最不可思议的自私自利,他不相信上帝只会替如此自私的子民想法子的。

      常常看到,很多人一旦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还没发生的),他们总是向上帝祈祷,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据说很“灵验”,上帝果然给了。林语堂从小濡染在基督教的环境里,却是一个异教徒。以一个牧师的儿子的地位受到教会教育的便利,他从中获益很多,但也从短处得到痛苦。他说以它的长处,始终要感激;对于它的短处,则将它转变为力量。

      因为依照中国哲学的说法,一个人的生命中是并没有好运和恶运的。

        思想这件事总是危险的,而且思想总会和魔鬼有联系。我们身边总会有热心人邀请我们去教堂做礼拜,或去听众人聚集的地方听讲演(正规的演出不在之列)。我觉得台上的人是拿一件自己也没整明白的伪事在讲给台下人听。自从我将这一切籍着理智破解之后,留在心中的就只剩下恐惧和一点怜悯了。

        林语堂曾和一位同事辩论说:“如若没有上帝的话,人民便不肯行善,而世界也将颠倒了。”他的孔教同事这样回答的:“不然,因为我们都是懂道理的人,所以应该能够过一种合于道理的人类生活。”这便是令人崇尚人类生活尊严的说法。中国历来很多名人也没有确凿的信仰,鲁迅便是其中之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伟人。因为伟大的异教徒都对大自然抱着一种深切的诚敬态度。其实,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就是以责任、义务的态度去度这尘世的生活的。他们禀着生命的久长,脚踏实地的,快乐自在生活着。特别那些对生命很敏感,感觉忧思、惆怅的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们却会很快应付狗血的人生。而当他们一旦遇到美好或惊喜时,“天子呼来不上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必定有异于常人的深切体验。所以我们自身的好品行即是一种报酬,也不必担心能否升到天堂去。

        一个普通中国人,会被那些打着各种名堂的宗教所迷惑。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在接受洗礼(或洗脑)之前,他们对“教徒”的言论囫囵承认、全盘接受、深信不疑。我们从小在课堂上被教育要“多疑多思”“不懂就问”,可长大了反而不思不疑,变成不带脑子了。

        宗教终是一桩属于个人的事件,每个人由他自己去探索出自己的宗教见解,每个人的宗教经验只是对他本人有效,不具备普遍性。因此,在上帝发笑前,我们还是要先思考。

        这也算作自己对宗教的一点启蒙吧。

文\晓风蝉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