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为什么都偏爱舟船题材?
2020-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游虞艺

乌篷船,听雨眠
一蓑烟雨枕江南
对于一些人来说
江南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用一支毛笔,蘸一点墨
就能画出心中的江南梦
烟雨朦胧,小桥流水
再添一只乌篷船
就是梦里江南最诗意的风景

中国画家为什么都偏爱舟船题材?
唐诗宋词中大量描写舟的作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些诗词佳句都从不同侧面
揭示舟船的审美主旨

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形象
宋元以来
山水画中对舟的描绘
对于作品的主题确立
氛围的渲染以及意境的开拓
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画家笔下的舟船
意趣横生,情态宛然

或描写渔家生活
垂钓渔舟、送客舟、卖货舟、游览舟等
充满乡土气息
流露出对自然质朴的情感
或往洋溢着浓厚的文人气息
舟中雅聚、卧舟中饮酒览书
舱前吹笛拨琴、停舟赏月寄兴
寄托情怀,遣心抒意

山水舟船还往往伴随着渔樵的形象
这种渔樵形象是隐逸之士的象征
其母题本出自庄子的《渔夫》:
“有渔夫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
被发揄袂,行原以上。”
这实质是一个与大道共存
贴近自然,崇尚无为的闲适隐逸人物
例如吴镇的《渔父图》
画中渔父不是宋画中真正捕鱼者
而是闲暇状态下的文人士大夫
他们在舟中沉睡,或乘舟卧游
抒发其“一叶随风万里身”的隐逸情怀

舟船是水乡的一个文化符号
舟船艺术“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水悠悠”
长久以来
形成了中国传统意象表达中的
“天涯游子漂泊情怀”
并在生活、生产和实践中
成长为富有现代深意的栖息地
和“心灵归期安放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