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韩先生的油菜地向阳花

途中相遇

2019-07-16  本文已影响44人  嫣然逢春

今天无意间看到一个视频,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

“为什么对一个人越好,他越是不在乎你呢?”

“你跋山涉水去见的人,不会记得你,他只会记得自己跋山涉水见过的人。付出的痛苦越深,珍惜的程度才会越深。”

——一禅小和尚和师父的这段对话,适用于世间的很多关系:情侣、夫妻、亲子、朋友……

途中相遇

张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可是,你可以低到尘埃里,但他不一定爱低在尘埃里的你。

我突然想起了仓央嘉措的《那一天》,想起了《子猷访戴》,想起了《记承天寺夜游》……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是的,是“途中与你相见”,不是“直接寻到你的毡房”。途中相见,说明你也在“转山转水转佛塔”,说明你也在“跋山涉水”,我和你,彼此是彼此相找寻的人。

不然,“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还有什么意思!

子猷访戴,大雪夜乘舟前往,走到戴安道门口,突然就反棹而归,“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何必见戴!”

苏轼见月色正好,不忍睡去,披衣而起,去找张怀民,妙在“怀民亦未寝”,妙在“相与步于中庭”。二人庭中散步,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苏轼和张怀民,就属于“途中相见”,如此月色,张怀民也不忍睡去,二人才能“相见”。不然,如果去到承天寺,张怀民已经酣然入梦,难道还要费事叫他醒来?即使叫得醒来,月色早已不在了!

谁,才是与我“途中相见”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