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9 两个区域
在TED上看了一个视频,演讲者Eduardo Briceño ,主题是将learning zone和performance zone刻意区分看待。
在Performance zone,我们的目标是“交付最好的表现”,聚焦在擅长的东西上,尽量少出错,给出及时表现。我们在这个区域的中的典型行为是日常工作,我们在工作中被赋予目标和任务,我们在擅长的领域内游刃有余,努力做到最好,基本不会犯错。
在Learning zone,我们的目标是“提升”,聚焦在我们还未掌握的领域,并且“预期会出错”,从错误中学习,这个区域的行为带来成长和未来变化。
太多人包括我们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在performance zone,但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原因在哪里?
在自己还不擅长、还未掌握的领域,我们应该察觉自己处于Learning zone,将一个领域的技能切换为小块的技能,在每个小块上不断刻意练习Focus,同时获得及时反馈Feedback。
就拿最近我的开车经历来说,就是一个意识到自己处于Learning zone,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刻意练习的过程。
拿了驾照后的十几年没有摸车,在就刚接触的前几周,将新手可能犯的错犯了一遍。
从一些最初级的问题开始:刚上车的时候不记得安全带,车子会持续发出提醒鸣笛;刚上车也不记得N档和D档哪个是前进挡。开进地下车库不知道怎么倒进车位,每次折腾好半天。竖直的车位还好倒车,恰巧还遇到小区门口的停车位改建,原本的竖直停车位改成了侧方位,停车难度又增加了,侧方位停车位外是单行车道,如果停不进去还会挡住后方来车。再比如停车后直接上楼,忘记锁车,忘记关车灯……
车子快上五环的时候发现后视镜没有掰出来,完全看不见后方来车;信号灯转黄色我还想冲出去结果红灯亮起一脚急刹车。
我一度不知道哪个是行车灯,后来看说明书才发现自己一直开着轮廓灯在夜里行车……真是替自己捏把汗。
种种尴尬有可能导致危险的情形。是的,这些错误我都犯过,
总之get新技能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 从错误中学习,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这中间你会一次次突破舒适区一点,每次接受“不那么舒服”的、专注的训练。
虽然有行车导航,每次走一条新路线的时候,我还是竖起耳朵听导航,瞪起眼睛看路牌,灌注全部注意力在当前这件事上。渐渐地,我不再需要100%的注意力,我可以边开车边听广播,我已经记住了行车路上的主要地标和参照物而不会走错路,我逐渐变成了可“自动驾驶模式”。
如果我们清晰的觉知“我们目前处于Learning Zone”,我处在学习区,我的目标是Improve,而不是achieve best performance. 预期不同导致心态的差异,进而导致行动的差别。
反之,如果没有正确区分两者的差异,将performance zone的心态带入学习行为中,就会产生不恰当的预期,也就是在你尚未熟练掌握的事情上,寄予过高的期望,希望不犯错误,或者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沮丧。
我认为这是觉知上的巨大差别,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的改变很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认知和技能是固定的、无法改变的,“固定性思维”固化在performance zone,他们认为但在这个区域里你会有最好的表现,一旦突破了当前擅长的领域,人们就会遭遇失败,是得不偿失的。
这个TED演讲中提到“有意识的在两种区域间切换”,就是你知道现在这件事儿处在哪个区域,我的目标是什么行为应该是什么,接下来我要切换到哪个区域了,顺便调整你的心态和行为模式。
他提到,在PZ的表现让我们决策有哪些改进的机会,回到LZ去揣摩和学习,在LZ学到的东西再投入到PZ去提升表现,进而形成了一种螺旋式上升。他举了Beyonce在演唱会结束的晚上回看录像,将表演中可以改进的东西记录下里,包括自己的表演、舞者、摄影师等在内的团队成员配合的改进建议写在一张纸上,第二天每人都会拿到一页纸,在下一次演唱会前通过排练完善这些问题,呈现演出更出色的下一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