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的边际效应》
读过西方经济学的一定知道边际效应,他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种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对于一个需要4个馒头才能吃饱的人来讲:吃第一个馒头可以使他直接缓解饥饿感,因而其边际效用是最大的;吃第二个、第三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到吃第四个馒头时,他已八九分饱,几乎是可吃可不吃的了,故边际效用最小;等吃到第五个时,馒头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用。大学时读到这种无聊的理论只是觉得滑稽,道理是这个道理,也只能在书本里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这样操作。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市场上却是若隐若现出现这种现象,去超市你经常会看到一件八折,二件七折,三件六件,这不正是这个理论呀。仔细观察,其实生活中这个理论不单单仅局限在经济领域,或者说更多的体现社会领域。不论是学习、交友、工作、情感方面,大部分人都有三分钟热度,热度过后要不就是进入冰窖期,要不就是进入持续减退期,所以我们需要不停换对象,换岗位,换方式方法,来弥补边际效应产生所形成的亏空。
比如,人生中第一次涨薪,我们非常激动,大大增加了工作热情;第二次涨薪后我们还是会很激动,增加了一些工作热情;第三次涨薪,我们有点儿激动,可能增加工作热情;第四次 ... ... ,直至涨薪已经带来不了任何效果。这就是边际递减效应。当我们当上了科长,我们可能会考虑再工作两年,因为马上就要当副处了,我们会考虑边际量,边际递增效应会让我们变得难以放弃,或者说放弃变得更需要勇气,因此在职场上,其实后期投入得越多我们会越觉得有升迁的机会,除非遇到天花板,而这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跳槽下海获得另一次飞跃。
边际效应也能解释很多夫妻之间感情为何会慢慢变淡和出轨现象。在刚开始热恋的时候,夫妻都感到很新鲜,感情也最热烈,会无比恩爱和甜蜜,随着了解的加深和相处的时间增加,新鲜感慢慢地没有了,感情也就慢慢淡了,就像有句台词“在一张床上睡了20年,难免会有一些‘审美疲劳’”。此时如果外界有新的诱惑出现,有人就会感觉新奇,如果禁不住诱惑,也就出轨了。
几百年前西方人真的是蛮会观察和思考的,没想到这无聊的经济理论没在经济界得以发扬光大,却在我们生活中一展身手。边际效应是无法克服的,但我们也学过叫抛物线叠加理论,通过不断地发现和挖掘新事物,用N次的抛物线叠加,来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