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莱顿
莱顿大学(荷兰语校名:Universiteit Leiden)坐落于南荷兰省莱茵河畔的莱顿市内。莱茵河不仅赋予这座城市以活力,更让莱顿大学显得绰约灵动。河水在城市中穿行,更将莱顿大学包裹其间。水与城市的相得益彰,不仅成为这座城市的特色,更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矗立在河道旁的旧时风车,让人仿佛置身于17世纪的时光隧道。穿越回现代,在午后莱茵河畔两旁的露天咖啡馆内,也总是坐满了与友人谈天说地的客人,而文学院河畔的绿茵上,三三两两的学生,或相互交谈,或抓紧课间的空隙搞定午餐。
莱顿,虽说是一座城市,可是对于已经习惯居住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人们来说,她实在只能称得上一座小镇,一座古典而宁静的小镇。正因为如此,莱顿市政厅也很“知趣”地自称为“town hall”,而非“city hall”( 下图为莱顿市政厅)。
在市政府所坐落的名为Breestraat的街道两侧,不仅有各式餐馆、商店,更有多达6家书店,凸显着这里的“文化气质”。其中,位于街尾名为“May Flower”(左图为“五月花号”书店)的书坊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座莱茵河畔的小镇和远隔万里之外的美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的,那艘满载着第一批欧洲人抵达美国的广为人知的“五月花号”,正是从莱顿扬帆起航的。
莱顿市的人口不足12万,远比阿姆斯特丹、海牙和鹿特丹等声名远播的大城市要少。在下面这幅荷兰人口的密度图内,北部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就是红色最深区域的阿姆斯特丹,人口将近75万。而靠近南部两处红色的人口密集区域分属海牙和鹿特丹,人口均达到50万。与这些人口密集城市不同,图中黄色圆圈处所在的位置正是莱顿市,她在历年的荷兰人口数值排行榜上都处于倒数之列。
正是在这种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映衬下,莱顿大学矗立其间,似乎将整个城镇都融为了大学的一部分。建立于1575年的莱顿大学,可以称得上是全荷兰最为著名的大学之一,她是由八十年战争中的荷兰革命领袖威廉王子所创建。正是因为这样的“革命”背景,至今,莱顿大学的学校格言依旧是“自由的堡垒”。在过往的数百年间,荷兰君主威廉明娜女王、朱丽安娜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女王以及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均曾在莱顿大学学习,更加凸显出这所大学的“贵族气质”。
在2018年的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莱顿大学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中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莱顿大学位列第67位;在US News排名中,位列第79位;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109位。目前,莱顿大学有莱顿和海牙两个校园,拥有6700余位教职员工。莱顿大学内共设有考古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院等六大学院,提供超过150种以上的专业项目,录取有28000余名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莱顿大学最早被中国人所熟知的原因,不仅在于她的学术声望,更是因为其最有特色和为人称道的“中国学”专业。施古德教授(Gustaaf
Schlegel, 1840-1903)于1877年在荷兰莱顿首次创立了汉学专业,而继任者高廷(Jan Jacob Maria de Groot, 1854-1921)更是在民族志学方向将汉学研究引向深入。此后,许理和(Erik Zürcher, 1928-2008)和他的学生,现任牛津大学教授田海(Barend ter Haar)均成为了莱顿汉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当然,在今日的莱顿大学内,我们依旧很容易可以感受到这种汉学的印记。在学校主图书馆内的二层,具有典型中式风格的装饰,正是“中国学”在今天莱顿最好的见证。
提到图书馆,不能不在此多说两句。莱顿大学共有七座图书馆,其中六座位于莱顿市内,一座位于海牙。(分别是:University Library;Wijnhaven, The Hague;Walaeus Library;Law Library;Social & Behavioral Sc. Lib.;Science Library;NINO Library)。莱顿大学图书馆有超过520万册的藏书,数百种学术资源数据库,44000余种电子全文期刊,以及数不清的电子资源供人们使用。与上面提及的中国研究相配套的是,莱顿大学曾经专门设有“汉学中心图书馆”,她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930年戴闻达(J.J.L. Duyvendak)创建的莱顿汉学研究中心。在1984年,莱顿中文藏书已经成为西欧仅此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的第二大中文藏书机构。现今,包括中文图书在内的亚洲各地藏书,一同被收藏在2017年9月14日新落成的亚洲图书馆内。亚洲图书馆开馆的当天,荷兰王后马克西玛还亲临开幕式,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目前,亚洲图书馆不仅有各种原版藏品,还有各种新近购入的亚洲研究图书,藏书总量高达26万余册,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亚洲藏书机构。
除了学院、图书馆这些专业的学习场所之外,莱顿大学还拥有小型的植物园和天文台。莱顿植物园,又名霍图斯植物园,据说是郁金香的诞生地。植物园的创始人,卡罗卢斯·卢克修斯(Carolus Clusius,1526-1609),将郁金香的种子在此植种,并使其最终成为今天荷兰的国花。在植物园内,有小型温室和花圃,共有近万种植物种植其间,旺盛生长。在植物园后面的公园内,人们会再次感受到莱茵河和植物园的和谐共存(右图)。莱顿大学的天文台,隶属于莱顿大学自然科学内的天文研究所,建造于1633年,是至今依旧运行的最为古老的天文台之一。该天文台曾承担过一些世界级的天文研究课题,其中对于星系的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与此同时,许多知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曾在莱顿天文台工作过,比如威廉·德西特,埃希纳·赫茨普龙和扬·奥尔特。时至今日,在天文研究所内仍有35位教职员工,50位博士后,80位博士,50位硕士和30名行政人员在此工作与学习。
不止于此,莱顿大学和市内的博物馆更是这座大学学术声望和文化底蕴的见证。莱顿大学的学术史博物馆,收藏有自1597年以来知名学者的画像,时至今日,依旧是雷顿大学博士生进行最终博士答辩的神圣殿堂。
此外,莱顿市内的一些博物馆也和莱顿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直接隶属于莱顿大学。国立古物博物馆(Rijksmuseum)是荷兰最为知名的考古学博物馆,该博物馆的藏品就源自莱顿大学的收藏。时至今日,国立古物博物馆依旧与莱顿大学的考古学系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一些考古系课程、讲座直接在博物馆内进行。对于近东(埃及)文化的关注,是该博物馆最大的特色。莱顿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还可以凭借他们的证件免费前往毗邻的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和日本文化博物馆内参观、学习,这些博物馆内所收藏的各种具有东方特色的藏品,见证着16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盛。
经历数百年的时光,莱顿大学早已与这座城市水乳交融,无法分离。似乎莱顿一词已经成为了城市与大学的共同代称。当你骑着自行车,路过通向莱顿大学的斑驳的石砖路时,当你打开窗户,望着高耸于城市建筑之间的教堂时,当你穿过横跨在莱茵柔波之上的木桥,往返于学院与图书馆时,你也已经成为这座城市,这座大学,甚至这段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