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锦时书》——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
无意间被人安利了广播剧《吴江锦时书》,听后颇有感触。
这部剧可谓阵容强大,配音演员有我非常喜欢的阿杰,金锋,杨天翔和边江。以孙策之女,陆逊之妻的口吻叙述一个长长的故事,分为上下集。
上集,从孙坚战死,孙策创立江东基业说起。孙策接过父亲的重担时,只有17岁。纵然天纵英才,也有许多彷徨之处。据《三国志》介绍,这时的孙策得了不少童年好友周瑜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好友周郎的信任与帮助,就没有后来的江东小霸王。可惜,正当他意气风发地大展身手的时候,不幸遇刺身亡。永远地停留在26岁。
19岁的孙权接过父兄的担子。可以想像,当周郎听到,这个与自己同岁,志趣相投的主公长眠地下时,会是什么感受。难受,震惊,痛悔……但是,他有更多要做的事。他在大家对年轻的孙权议论纷纷之际,以一己之力全力支持,帮助孙权稳固军心。与他情意相知,连襟之谊的是孙策。他不可能会像对孙策一样对待孙权。只是,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尽到人臣的责任。
在《武神赵子龙》时就听过阿杰老师配周瑜。认为他的声线和表现力很适合。本剧,主要讲诉东吴的故事,所以,也没怎么展示《三国演义》中,那个一面对蜀汉智商就强制下线的都督形象。很合吾意。
东吴内部,一直都有关于“战和”的争论。终于有一天,周瑜和孙权也开始了争论。想来,东吴得天独厚的地形可以令它偏安一隅,想和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但是,东吴才俊众多,一方面,固守一方难保没人惦记,另一方面,想为主公开辟疆土,一展宏愿,也是众多将领的心声。周瑜想打,而孙权想休养生息。身体每况愈下的公瑾,到底还是屈服了。他抱怨上天不给他机会去实现心愿,也终于吐露对孙策的思念。这不是对孙权的不满,只是一种遗憾。在那一刻,他想,如果执政的依然是他,结果一定不一样。而他,注定要带着这个遗憾而去。对于陆孙氏来说,这个早早故去的仲父,有着非凡的意义。
他很优秀,很有抱负,而他努力过以后,天不假年,令他抱憾而终。也给后人留下许多遗憾。
东吴第一猛将甘宁,本是孙家的死对头黄祖手下的将,转投孙权。而他,竟是另一位大将凌统的杀父仇人。难以相见的两人只好请孙权把他俩调开。据《三国演义》记载,后来,凌统遇袭,甘宁神箭救下了他。前事一笔勾销。两人得以共同为孙氏江山打拼。男儿本色,不外如此。
大都督陆逊,本名议,字伯言。也是一位少年英雄。虽然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但是年龄相仿的两人志趣相投。陆逊年纪轻轻就立下了火烧连营和大破石亭的大功,权倾朝野。陆氏一族,出了四个大才。
孙权,年少称孙郎,年老称渣权。这个渣字一多半就体现在他对陆逊上。本来,两人都是文武双全的高才,当然聊的来。而似乎许多明主都会犯晚节不保的毛病。孙权晚年,似乎失去了所有清醒的判断力。陆逊的族弟陆绩陷入储君之争,身为太子党的他和一众党人迫切希望陆丞相为太子说句话。陆逊给孙权写了很多信,没有回音。
太子得罪了长公主,长公主和一干人等设计陷害太子和拥护太子的人。陆丞相首当其冲。已经失去理智的孙权查都没查就一通劈头盖脸的痛骂信。谁为丞相求情就被罚。陆逊的儿子陆抗对父亲的遭遇很是不愤。而陆逊,只是留下最后一封信就离世了。
得知陆逊的死讯,孙权很意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陆逊终年63岁。在当时算不错了。只是,如果没有孙权气他,他还可以继续活下去。这对曾经如鱼得水的君臣闹到阴阳相隔的一步,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是不幸卷入储君之争,而主公没有判别力。实际上,却是历史上纠缠不清了一千多年的君权与相权之争。
司马懿63岁时,正在窜曹魏的天下。孙权深知自己儿子的实力。他害怕父兄和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也被这样毁了。所以,对昔日的好友兼忠臣的陆逊,十分不近人情。
想到,如果公瑾没有早逝,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心里就一阵感怀——与其让公瑾受辱,真不如早逝。人生短暂,在最美好的年华,做一些以后不会后悔的事,抓住一些人。已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