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简媜《女儿红》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简媜的作品,或许是隽永的文字总能透出自己的情怀。
这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在身边的一本书,简祯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隽永、简约,所谓字用尽意无穷,锦心绣口,大气游虹的笔调隐着意犹未尽的情怀。
每每都会读到心生水滴。
今天又买了一本新的《女儿红》。
简媜的作品,是没有太多浓墨重彩的繁复渲染铺陈的简约,是一种简单的美,可以直指人心的美。写红颜色,可以像梵高的笔触,大写意中现着百转千回,而这部《女儿红》,在深深浅浅的红里,就有了死亡与再生,缠绵与解脱,幻灭与真实,囚禁与自由。那些吟唱于她语言的弹性,密度,质料,慢慢,静静地也就跳了出来。
有人说,台湾作家简媜是为数不多的坚持在散文领域躬耕的作家,我是深领其意的。
读了多少遍的《女儿红》,今天又买了一本新的《女儿红》。
内容简介
《女儿红》为台湾女作家简媜的作品结集,创作于1991—1996年间,与她的小说《胭脂盆地》互补构成。是简媜在散文“小说化”方面持续推进,是对女性的内在世界的探索。以介乎散文与小说之体裁穿梭今昔各种女性面貌之间,听其声,窥其情,追踪,寻觅,坚持自我之性别典型,以其不畏缩,犹疑,遂能发现并摹写个中充沛之壮丽与高贵。
《女儿红》善于在散文创作中自由切换人称、时空、融入虚构和想象,乃至直接模仿小说的写作,所以这部散文集又被称为是简祯的“散文与小说的混血体”。
全书分三个辑集,以不同的红色本质为视角。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女儿红》这些目录,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在乎一本书的目录的,可是这本书,你仔细看一看、读一读,是不是心都跟着激荡,想马上读进文章里。
详细目录:
暗红
四月裂帛 / 002
——写给幻灭
在密室看海 / 026
贴身暗影 / 052
秋夜叙述 / 064
哭泣的坛 / 079
女鬼 / 086
雪夜,无尽的阅读 / 097
砖头红
女儿状 / 118
一袭旧衣 / 124
女人刀 / 129
母者 / 133
火鹤红
某个夏天在后阳台 / 146
咖啡小馆里的狼 / 152
亲吻地板 / 154
水牢 / 156
——留言,证明了距离
孪体 / 159
宾馆 / 161
当年旧巷 / 163
空篮子 / 165
梦魇 / 167
腐橘 / 169
自画像 / 171
温泉乡的歌手 / 173
戏票 / 176
演员 / 178
忧郁猎人 / 180
产权 / 182
记忆房间 / 184
红纽扣 / 186
隐形贼 / 188
同居纲领 / 190
萤火虫 / 192
玻璃夕阳 / 194
末班车上的女人 / 196
密探 / 198
不为人知的祝福 / 200
拖鞋志 / 202
口红咒 / 207
序
红色的疼痛
这是整本书的一个序,寥寥几笔的第一段,就把某个半日的心绪和书房外的环境的生机契合境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先作者交代了她的所要为,我们一般都在讲我今天要做什么、我现在打算做什么,而作家说:
想要推敲一种姿势与声音为这本集子说几句话。
而这几句话是有温度的、有氛围的,这场温叫做“冷的”,这场氛围叫做“肃的”。冷静又严肃的姿势与声音,就是实事求是务实地,真的叫做用词的绝绝子。
可是具体情况呢,好像并没有马上进入写作的状态:
枯坐半日,心思飘渺,如浮云、流光无法拘捕入罐。
如枯藤腐木一般无滋无味地坐了半个日程,心思不定或不能够集中,想了很多很遥远,如天上的云漫无目地的漂浮,也像流动的光一样飘渺,没有办法让思绪被把控在自己的意识里。她形象地使用了拘捕两个字,无法拘捕,而后是入罐。把思绪、情愫、意识归结为罐子。又是一处真真地叫绝。
于是,我只是坐在书房的老位置,
看着书下的微风曳动,一蓬蓬茂密的竹叶,摇晃老老少少的绿,
这里用了老老少少的绿拟人化的描写,简单明了,没有繁杂华丽的词汇,却将竹叶的大大小小层层叠叠描绘得淋漓尽致,老老少少的绿,用得实在是高明,我真的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生动形象地运用,把个形容竹叶如此众多的词汇,用到极简的明了。
那窸窸窣窣的声音里藏着一只略嫌兴奋得蝉,叫得好像新科状元。
对窸窸窣窣的声音里的描述,也是竭尽人意地把只蝉的兴奋、开心、甚至是奔走相告的掩饰不住的兴高采烈,比喻成新科状元的大喜大乐,从而隐喻着内心的欢喜。
天籁具在,让人放心。
这一句更是惜字如金、点到为止,如同火候刚刚好。
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简祯的文笔,可是我也只能用几个非常来形容我的欢喜心境。
简祯自己就说过:文学是关于时光与记忆的一门艺术,散文尤其如此。
我的那些时光与记忆,我也不应有负它们。
我把指环赠你,尽管流离散落,恒有一轮守护你的红日,等候于深夜的山头。
——《四月裂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