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20-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止语观心

欠了两篇文章没写完了,半成品存着,今天必须把这个写了,最近一段时间给我的一些感悟的就是“人”特别重要,要以人为本,指自己,也指别人。今天啊不谈自己,只谈别人,尽管说以前有写过“我他”关系,就是从“他”的角度出发,分析别人需要的是什么。但是今天从更大的角度,并且用于实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先来个简单的例子,方便理解抽象问题。每个人都像住在各自的岛上,最开始的时候啥都没有,人们之间没办法接触联系,然后渐渐地人们发现,在可以在岛上燃烟,让临近的岛上的人看到,渐渐地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后面人们发现可以用声音,不同的的声音有不同的含义,再后面有人发明了船,人们可以缓慢的链接别人传递信息,再后面,又有人搭建了桥,发明了飞机,人与人之间,岛与岛之间的联络方式变的越来越简单。就像一开始我们的祖先,只能通过说肢体动作交流,慢慢的声音,说话,文字,书信,电话,短信,网络,图片,视频……我们可以发现,载体一直在变,内容也一直在变,究竟什么是不变的呢,而不变的才是本质。

那我们去思考人与人之间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什么,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为了传递信息,达成某种目的,对于A方而言,而对于B方而言,他同样也需要传递某个信息,达成某个目的,而回应。比如说想获得工作,想卖出东西,想向人告白等等。这个模型不仅仅适用于个体,适用于任何可以划分一体的组织,与空间构造的差别是,前者是互不嵌套的,后者是层层嵌套,前者无交集,后者是真子集【最近发现数学真的很有效,倒不是说他说的都是对的,都是必须使用的,但是至少他普及了通识,一个复杂的东西,用简短的话,大家都能理解】。

那如果了解人与人之间链接,无论是什么载体,什么内容,随时间空间怎么变化都不会改变的是他的本质,也就是传递信息,达成目的。【为什么要强调达成目的,不为了后者,前者根本没有出现的必要,传递信息】

抓住了不变,那大概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抛开,一切变化的,去思考,怎样实现不变的,有没有通用的办法。

而事实是有的办法的,建立联系的过程就像你把一个盒子送给别人一样,要不要打开是别人的事。而你要去思考,如何让别人愿意打开你的盒子,并且做出你想要的回应呢?

这里面延伸出两块,也是我未来的两篇文章,一个是载体,一个是内容。

载体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目前已有的我们都可以实现,而它的发展进化是由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盒子就是你用的载体,是不是别人喜欢的样子,是不是便捷的,后一篇文章会详细谈到信息该如何表达,用哪种载体。

内容的变化是由人来决定的,最近恰好在看《毛选》里面有一篇《中国社会各阶层》,毛爷爷把里面划分的很细很细,并且抓住了核心的人群,因为重口难调,选择一个类型的,就是成功的关键,我想既然自己不想从政,只想发财,那并不一定要研究透里面所有的人,我仅仅需要选择空间上某个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在我想要赚钱的那几年里,钱是宽裕的,即可。我把这些人划分了一下,我优先考虑的是增量在指数增长的人,这意味着,他赚钱最少是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这一类人是精英,是企业家,或者是正在扩张的企业家】第二名的是存量很大的,但是也不是在耗老本的,有基础的收入,增量为正。【这一类是我要赚钱的时候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或者富二代,官二代等等】;但是要注意前两名都是人数特别少得,基数不够大的。因此增加一个第三名,因为我希望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开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名是增量为0,但是恒定有收入的人,就是收入和支出是两条平行线,但是多少可以存点钱,这才是被绑架着的人【大概是年轻人,数量巨大】。然后其他的我都归类于弱者是需要帮助,而不是我可以用来来薅羊毛的,因为钱要有增量,势必是从别人那获得的,并且社会上有一些都不是公平的等价交换。因此锁定了目标之后,就是以他们为目标,研究盒子是怎样的,内容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需求,打造成你能给予的内容,送给合适的人。

结束了,差不多讲清楚了,1.不变传递信息,达成目的。2.变化的内容由人群来决定,人群要由时间空间来划分,要深入了解特性。3.变化的载体,是由技术决定的,最新的就是最好的吗,不一定,技术只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不是真的越来越好,真的值得,未知,所以要挑选合适的载体(下篇是这个)。

题外话:

君子不夺人所好!

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够厚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管它是不是真理,只要是我舒服的,认可的,不违原则和底线的,就坚持,好奇有个人一天平均看11个小时书,太可怕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