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西望》12:英文词-guanxi
原文:《东张西望·人的学问·关系学》
目前来说,我是一名坚定的儒生。所以这篇文章的讨论内容跟我内心的价值观是冲突的。
1、什么是guanxi?
生活在中国的语境下,我们对“关系”太熟悉了,因为没有关系寸步难行啊!大家对比都深有体会。对应到英文中:关系=relationship。但这个词跟中文语境下大家熟悉的词义差距太远。索性老外聊起来中国人的关系都用guanxi代替。肖知兴说,关系学在国外商学院进行中国研究的圈子内是一门显学。从中国的传统社会来看,可以说“关系学”是最具有中国味的社会学。
“关系”“面子”“人情”是中国文化的关键词,理解了这几个词就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大半。核心思想是“尊卑有序,内外有别”,形成一种“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出自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以石子落水泛起的一圈圈往外推出去的波纹为喻,揭出中国人依亲疏远近之不同而对人区别对待的社会格局。
(1)“尊卑有序”与“面子”相关:在不同的场合中,人人都有各自的位置。
(2)“内外有别”与“关系相关”:内是自己人,在圈内,有特殊关系。外是外人,在圈外,没有特殊关系。
内外有别,中国人就会采取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而欧美人持普遍主义原则,与生人、熟人、自己人、外人打交道,言语、行为方式区别不大。那么,问题来了,肖知兴说:因为有关系,对方把你当自己看待,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如果小圈子内的关系简历在歧视圈外人的基础之上,不仅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在经济上,因为只信任自己人,限制了人们交易的范围,也影响社会总体福利的提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讲的不完全是贫富分化,也是传统中国人对圈外事的极度冷漠,以及对扩大交易范围的无能为力。这个是重重点!尤其是对于商业经营来说,小范围内组织,必定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乡,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信任的成本,但长远看这却是无法实现大规模组织协调的根本障碍。怎么破?肖知兴进一步颠覆了我个人的信仰体系:儒家有差等的爱,其实与现代市场经济、市民社会的平等精神格格不入。而被孟子斥责为“无父无母”的墨子“兼爱”,却有普遍主义的平等精神。你看这么一说内心的价值体系冲突就来了:儒家的差等和普世的平等 。怎么选?这完全是两种背道而驰的社会关系模式。这个问题肖知兴没有给出确切方案,但他提到了社会学的研究:信任、社会资本、经济行为的社会内嵌性(embeddedness)讲的都是小圈子内的特殊合作关系。但这个研究还是没能解决最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家庭、团队、社会时,到底该选择哪种价值体系呢?目前我没有答案。
(3)“人情”与二者都相关:如果你敬我的程序超过了我原来的预期,或者把我当自己人看待的程度超过了我原来的预期,你就给了我一个人情。
2、构建关系
肖知兴把一个典型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分为了四类:
一是内而尊,比如师长、世伯等;
二是内而平级,比如同学,哥们等;
三是内而卑,比如跟班、随从;
四是外人。
构建关系就是把第四种变成前三种,第一种可能性较小,所以基本是第二和第三:努力成为目标人物的哥们儿或跟班。进一步说建立信任关系,从学理上讲,就是努力创造与目标人物进行重复博弈的机会。在与目标人物重复博弈的过程中,悉心了解目标任务的喜好,然后在下一次交往中投其所好。博弈的“跟班”的手段,肖知兴评价说下作一些。核心在“尊”,要拿出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的尽头,去逢迎、吹捧、拍马屁。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酒桌上的“文化”了!
看破不说破,说破不去做!提醒自己,时刻去创造真正的价值!
(码字:2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