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向】拿了奖学金出国交流的我为什么后悔了?

2020-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LoisC

如今回想起来,承认来德国交换这个决定弊大于利,其实对于大学一入学就以大四交换出国为目标的我们十分残酷。

我是大一一入校就报名了学校与德国高校交换生项目,大三前的每一个周末和暑假,我都在补习德语中度过,学校外语学院的德语老师带我们学了厚厚的当代大学德语,新东方的课我也上过A1到B2。大三那年的11月,我参加了德福,获得了5445的成绩成功满足交换的语言条件,并以还不错的平时学业成绩满足了国家公派奖学金的条件,不仅来回机票可以报销,每月还有1000欧的补助。从那时到今年5月前,我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决定。直到最近临近毕业,我猛然意识到,成为交换生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许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1 APS无法审核导致gap year

来德国留学要经过APS审核,由于我们拿到了团签而且不能参加面试,所以没办法在这期间通过APS,这其实本来是预料之内的。但是万万没想到,今年遇到了疫情,由于各国限制导致大量留学生无法按时申请出国,申请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好不容易出了免APS政策,由于团签和未毕业的限制,我们只有在交换结束后才可能考虑卡时间申请。

2 学期时间段的差距会导致延毕

德国的夏季学期是4月开学,相应的放假时间差不多是8月,对于大四写论文的我们,根据教授、课题不同,时间更是动不动就拖到9月甚至10月(此处吐槽德国人办事效率是实在低下)。而与此相对的,国内同学基本上6月下旬就毕业了,虽然国内学校答应给我们放宽交论文时间,可这种焦急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实在是难熬呀。

3 失去了大四的实习机会

我们学校大一到大三是在郊区,大四是在市区,而且大四的课非常少,这样的安排正是给要踏上社会的同学一个适应职场的机会。从申请实习的角度讲,以在校生的身份申请实习机会红利十分大,甚至许多企业要求仅大四在校生可申请。而交流正是放弃了这样一种机会,不管是想要提前积累实习经验还是想提前体验其他行业将来好转行,牺牲一年的时间对于我们都是十分不利的。

4 优化课程匹配度收效甚微

这一年确实可以用来优化我们的课程匹配度,但是实际实践下来,我发现即使是同专业德国与中国的课程体系差别很大,这就导致了本来因为语言就困难的课程难上加难,德国教授也并不会因为交换生身份放宽要求,加上下半学期我们又要写论文,在不可能上很多课的条件下,只能对课程匹配度稍做优化,并不能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

以上四点,已经足以封死了许多未来的可能性,放眼未来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站在了一条单行道上,只能按照既定的道路一条路走到黑。不过虽然如此,交换期间我也旅了游,增长了见识,认识了很棒的朋友,实现了我当初的目标——去体验不同的教育体制,也很感谢国家这一年来的奖学金。只是现在想想,当初如果想的再清楚一点,再早思考未来一点,也许我会有不同的选择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