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毛泽东卸任回乡的诗《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毛泽东创作于1959年6月,是在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下写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时毛泽东已经不再担任新中国最高领导职务,退居二线,回老家韶山看望父老乡亲。
全诗白话文翻译如下:
1927年离别家乡的场景依稀存在我的梦里,诅咒着过去黑暗的岁月,回到故乡后,三十二年前的记忆浮现眼前。
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挥舞着红旗,手中拿着武器开始战斗,敌人挥舞着霸王的鞭子镇压人民革命。
人民群众只有不怕流血牺牲,敢于与敌人作斗争,有坚定的革命壮志,敢于推翻万恶的旧社会,才能建立起人民当家的新中国(用日月代表社会)。
如今革命胜利了,千里稻田翻滚着如大海一样的波浪,人们心中十分欢喜,广大人民群众个个如英雄般,在暮色下收工回家吃饭。
一、创作历史背景:
1、1959年4月,依据1954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任期不得超过10年,此时毛泽东任期已满,不再担任中国最高领导职务,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当时新中国最高的领导职务)由刘少奇担任,毛泽东退居二线,只担任党的主席,卸任最高领导岗位的毛泽东,于1959年6月回到故乡韶山看望父老乡亲。
2、毛泽东卸任最高领导人职务之前,新中国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有制改造已经完成,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通过,毛泽东带领人民群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3、毛泽东回到韶山后,回想起三十二年的革命岁月,旧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痛苦难以忘怀,但是看到社会主义新中国下,一片充满生机的景象,心中非常喜悦。
二、文学分析:
1、这首诗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旧社会人民群众被黑恶势力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新中国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这首诗文学立意上是为了歌颂广大人民群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诗,表达了人民群众不畏流血和牺牲,敢于同敌人作斗争,终于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个个都是英雄,战斗中是英雄,劳动中同样是英雄。
3、赏析毛泽东的诗词,需要站在服务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才能真正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比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诗,很多人以为是抒发了诗人的革命精神,其实是不对的,诗人是在歌颂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畏压迫和剥削,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不懈努力。
综上所述:毛泽东这首诗的诗风先抑后扬,批判了万恶的旧社会,歌颂了新中国当家做主的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感到非常欢喜,对革命先辈和劳动人民的贡献给予极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