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温润你我~征稿”:论赞赏
如果要说赞赏的话,这还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在一篇文章下打赏个多少钱,这属于一个新的消费模式,因为你买到的并不是实体,而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许是一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知识点,但都不是实体。由于我们一直以来的消费习惯是“一分钱一分货” ,也就是花掉的每一分钱都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最初以物易物的时代再到如今的信用货币甚至数字货币时代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哪怕是一本书,我们用钱买的其实是这一本书,而不是这本书里的知识。其中一个原因是知识不可量化,没人说的清楚这一个知识点值多少钱,那一个知识点值多少钱,对于某些人来说知识是无价的,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一分钱也不值,所以同一本书的价格有高有低,这不仅仅只是关乎价格,价格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供求关系。
我们平常所认为的价格上涨的原因都是什么资本家自私、黑心之类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每个理性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除了某少部分的狂热的宗教信仰者,如果一件商品降价处理,人们也会蜂拥而至去抢这件商品,不信的话去看看某些商品打折的商场。同样的,资本家们明显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他们选择私自提升价格的话,那么我作为消费者来说,就可以选择去别的地方去购买同一件商品,那么,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弊大于利的。但如果资本家们经过共同商议之后选择了提升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的话,那么必然会有些或许多边际买者离开市场。因为没有一件商品是刚性的,也就是没有了这件商品我就不能生存了,那么我就可以选择替代品带代替这件商品。那么这样的选择也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例如价格管制之类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买卖双方共同蒙受损失、大量劳动力闲置等问题。很明显,这比前者所带来的后果要严重的多,虽说的有些极端,但确确实实是这样。
那么问题就说回来了,真正促使商家涨价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不平衡。假设供给不变,需求增大,这样,供求关系便出现了不平衡。而为了应对这样的不平衡,也就只有从供给上找办法了,我们无法短时间内提升商品的产量,那么就只有选择提升价格,让真正有需求的人买到。
也许有人看完之后会质问我,你说了这么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这与赞赏有什么关系呢?八竿子打不着!但如果按照以上逻辑想下去的话还真的有一点关系。我们把作者当做供给者,把读者当做需求者,那么赞赏也就理所当然的是需求者对于供给者的支付方式,而交易物也就是知识,或者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知识点。
《暴走漫画》上对于打赏的调侃或许也有人看了以后会反驳我:“我们写作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看的,而不是为了别人,更不是为了赞赏!”确实,身边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观点确实也不好反驳什么。但前面说过,理性人都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就算有人真这么认为,但写给自己的文章能得到一点钱总归不是一件坏事。
按照之前的假设,再把这个写作平台的赞赏总量与每篇得到赞赏的文章统计一下,就会发现文藻华丽以情动人的文章更容易得到赞赏,而真正写偏学术的文章却得不到这么多的赞赏,相比于前者,后者的流量也少得可怜。但目光放远一点看,把每篇文章的点赞量与赞赏量对比一下,那么,就算是热门文章,这一比例也是非常小的。那是因为我们还没习惯这样的一种消费模式,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的“潜伏期”很长,你学习了一个知识点,那么你可能很久甚至是一辈子都用不到这点知识。
我们从还是原始人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观念,也就是“今日事今日毕”,想象一下,当我们做出一根矛,我们不会把它收藏起来,而是会提起这根矛立马去狩猎。关于食物也是,那时候没有冰箱等一系列储存器,所以只能打到一只猎物之后立马就把它吃掉,不然就只能等着尸体腐烂。后来进入了文明社会,当我们有了冰箱或者其他储藏器可以把食物储存起来的时候,原始人的那套观念对我们已经不管用了,因为我们可以储存。所以说,我们目前的东西,无论是食物也好,其他的什么也好,在未来也是具有价值的,我们也就不急着把目前的价值消耗光。那么,我们怎么保证这件东西未来还在我的手上呢?为此就出台了许多的关于产权决定之类的政策来确定这件东西未来与现在的归属。但仅仅是这样,也不会放心,因为产权界定这件事完全就是政府的一家之言,在历史上我们也见过不少因为一个念头就含冤而死的例子。因此,我们就会选择其他的可以长期占有这件物品的方式,也就是保有这件实物。
而知识,前文已经说过,是一个“潜伏期”非常长的物品,它的价值是要过了很久才能展现出来的,我们不能立马就拥有这一物品的价值,这就导致了赞赏量低的问题。目前要培养消费者这样的消费习惯,首先就必须意识到知识并不是无用的,相反用处很大;其次就要让消费者对于赞赏形成一种消费惯性。第一次见到这个专题的时候第一反应也就是这个,今天就一次性的把心里话全吐出来了。再说下去我感觉我要成为第二个罗振宇了,哈哈。
赞赏俗?非也非也。看完这篇文章就会明白,赞赏不仅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还是一件非常新奇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