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一下孟子的“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的观点
孟子的“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这一句话正是响应了孔子也十分认同的禅让制。
禅让制,正是天命所归,上天要你把位置给贤人就给贤人,上天要你把位置给儿子就给儿子,这是上天的意志。
其实这一点令人十分不认同。
天下变化不是天命,而是因为个人和这世道,只是那些君王觉得借上天行事,会得到人心,方便行事,多多少少才传成是天命所归。
在《殷本纪》和《周本纪》里,武王作成大事真的是天命所归吗?
是上天让他做的吗?
这点不其然。
是他看这天下大乱,纣王昏庸暴虐无道,是他看这世道不公,借这天命然后行事,因为那时候是封建时代,比较信奉神灵,借神灵做事比较方便。
于是武王召集大量跟随他的人讨伐纣王,大胜,然后坐上了帝位。
武王是如何成功登上帝位的,是他这个人本身和世道造成的。
这个人有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的处事能力,在看到了商朝的无道,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以大无畏精神亲自带领兵马打败纣王。
在《秦本纪》里,秦国从兴起、发展到最后的称霸天下,这是天命所归吗?
不,不是的。
秦国的称霸天下大多因为几代励精图治、开明能干的君王,如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他们大多都广昭贤才,知人善任,才有举世闻名的商鞅变法。
天下变化不是因为天命,而是个人色彩和这世道,他们只是借天命行事。
在《汉高祖本纪》里,陈胜这个人虽然起义失败,但他的故事被流传下来,必定这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东西。
他起义是被这世道所逼,为何起义有着一定成就,那就是这个人有着领导之风,是个人因素了。
我们来探讨这个人如何成功起义。
古时候盛行预测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动,他们就用朱砂在一块帕子上写着“陈胜王”。
然后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后面又半夜里在石庙里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喊“大楚兴,陈胜王”。
后来陈胜得到的人心就很多了,就成功起义。
很明显不是天命,而是世道和个人的原因,只是借天命行事。
看的出来,无论是周武王,是秦国的强盛,还是陈胜起义,明显是世道原因,再加上个人的推波助澜,然后打着天命旗子行事,所以天命所归这一说法一点都不对,只不过是孟子用这种说法来安慰自己罢了,他的仁政、民本和王道理想没有办法在动乱的战国时期实现,才提出天命所归。
也就是你要记住一个文学等式
天意=民意=天下
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但其中不乏个人因素和历史的命运感 这个东西怎么说都说不清楚,但还是有一条大体思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