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屏幕内外写人生》纪念女篮5号10号陆晶荪25多面手重归专
25 多面手,终重归专业
1975年,一晃我小学毕业,马上该上初中了。那时还没有现在的小升初考试跨区考进重点中学一说,而是划片,不同的城区里的学生被按就近及各校额度原则划进该区域内的各个学校。我因为妈妈是第二十三中学的老师,自然优先被收进了第二十三中。学校就在离大马路不远的地方,离家近。
在农村上学时,知道妈妈可以教语文、数学,但在去妈妈的中学后,才发现,妈妈是个多面手,全能型教师。那个年代出来的人,都是琴棋书画诗,样样都行的。
由于当时的教育不注重国家地理教育,只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妈妈的地理专业无用武之地。但妈妈那一代人,学的知识非常全面且牢固,所以那一代人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就可以教很多课程。
妈妈最开始是当数学老师的。据一位原电院子弟(晓春)在其“晓春岁月”里记录:“我们一班班主任严守则,数学老师陆晶荪。陆老师的丈夫是电院的王瑞庚老师。她篮球打得好,在大学期间,曾在电影《女篮5号》中饰演10号唐世保。”
在俄语教师短缺时,妈妈被安排去教俄语。在大学里,兰州大学在五十年代已经建立了“中苏友好馆”开始了与苏联的友好校际往来,增进国际交流。那时,全国几乎都是以俄语为主修的外语,所以妈妈那代人多懂的就是俄语。而且妈妈的语言天赋很好,俄语说得纯正,流利,特别与苏联专家一起工作的不断接触与交流中,妈妈的俄语水平了得。所以在初中教俄语,妈妈可以驾轻就熟。
七十年代后期,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为此,学校开设了“农业课”,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农业知识,掌握务农本领,好像是在为继续培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接班人的目的而设立的课程。但新开设的课程哪里有教师呀?妈妈又冲了上来,主动担当农业课老师。
妈妈是学地理地质专业的,所以对地理环境、土质分布、土壤情况,什么土壤适合什么样的植物等有很深的研究。不仅大学实习研究过土壤,而且她有两年“下放”农村的具体实践经验,为她在土壤、植物方面积累了真才实学。所以她这次算是碰上了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相衔接的课业了,她认真投入教学之中。
按照农业课本的教学大纲,什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方针,“土肥水种”是内因,再由外因的“密保管工”作用,科学种田,庄稼就能够顺利长成。八字方针,至今我还能顺口背得出来,“土”是指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肥”是指增加肥料、合理施肥。“水”是指发展水利、合理用水。“种”是指培育、繁殖和推广良种。“密”是指合理密植,增加产量。“保”是指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是指加强田间管理。“工”是指工具改革。
不仅在课堂上学农业种植的技术,各学校还有自己的学农田。老师带着学生去学农田里实际操作,将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在实践中反过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我在随父母“下放”时,在农村已经参与过对土地的翻地、平地、备垄,参与过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间苗、除草(那时还没有现代的除草剂)及收割,还有在场院上脱粒,扬场,磨粮的经历,因此,我对于农活并不陌生。在学校的学农田里,备第一条垄的是妈妈,我备第二条垄,其他同学跟着我们依次排开,按妈妈和我备出的垄的宽度和弯度,一镐下去,向左垄上提土,二镐下去,向右垄上提土,就备出了一条条的垄。然后,我们再在垄上刨出间距相同的小坑,每个坑里放入两到三粒玉米种子(保证出苗率),用脚踢土覆盖上坑,再用脚踩实,就完成了一次的种植。就在那时,我的小手已经被磨出了老茧,这老茧现在仍存留着,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证据。
种子是种下了,但还要浇水,还要施肥,经过这些管理才能保证庄稼按时令发芽出土,茁壮成长。妈妈就带着我们去旁边的小水塘里提水浇灌。
肥料是妈妈从冬天开始带领学生去拾马、牛的粪便。那时,我们居住的电力学院在城市西边城乡结合部,地名是“冯家屯”,周围有集市,有小商店,向城市提供蔬菜等货品的都是用马车、牛车拉过来的。我们就在周边寻找捡拾粪蛋,或跟着马车或牛车后面,就等着牛马拉粪。总觉得捡得少,还找农村同学家去马牛棚里挖粪,回来堆在我们家三号楼一楼的小院子里,进行发酵,到了第二年开春后,粪便就成了很好的有机肥料了,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为挖掘更多肥料,我们甚至还去掏过厕所,冬季,我们小小的人儿下到二十小学厕所下边的粪坑,刨冻的屎尿块,积肥。
回想来看,妈妈是大家闺秀,却一变再变而成了教种地并亲自参与种地的妇女,有点为她抱屈。但当时,妈妈根本没有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想法,她十分爱惜自己的形象,但她更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各种机会并以各种方式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这是她的使命,那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妈妈还代过其他课程。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1982年地理课恢复为高中及高考的正式科目,妈妈在毕业20年后,才真正开始了她的专业教学任务。而当时,我国真正专业的地理教师为数寥寥无几,妈妈是专业人才,所以很快就被抽调到市教育学院,负责专门培养年轻的地理教师,为各个学校输送地理教师。
在地理教学中,妈妈大显身手,她将其平生所学地理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老师,受到所有人的肯定和赞扬。在课堂上,她经常需要现场画出一个地球来,以展示地球地块运动、地质分布、土壤差别等,她已经练就了一手绝活,随手一挥,一笔就画出个圆圆的圆形,而完全不需要再去修整为一个圆形,令所有听过其课的人员感叹老教师的那份“老道”。
在本市地理教学界,妈妈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老教师,全市不仅地理老师,连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几乎都认识并知道有个“大陆老师”。妈妈因为是在中学教书,所以职称评定不如大学教师的顺利,一直延后,在有了政策时,妈妈被评为地理研究员、高级教师职称。曾任吉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除了业务工作,妈妈在政治上一直是积极要求进步的,她也认为一个人要有信仰,在政治上应当有所追求。所以,从年轻时就提交过“入党申请书”,一直在积极地接受组织的考验。但因为“运动”、出身等等情况,最终也没能被组织接受。她很感觉遗憾,只好加入了“民进”,成为吉林市民进市委委员并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参政议政,从政治和教学双方面继续为国家出力、做贡献。
妈妈并不满足于只是教学,还要不断将自己的学习、知识积累及教研所得等形成文字资料,进行交流和知识补充。1986年,《根据不同地理知识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的几种尝试》论文获吉林地理学会一等学术论文;1987年率吉林省队参加全国《腾飞杯地理知识智力竞赛》获竞赛二等奖及园丁二等奖;1992年撰写《试谈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参加第六次全国高校综合自然地理教法学术会议;参与主编《吉林市乡土地理》《历史 地理》《世界地理》等;并在国家《地理知识》等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多篇。
她还联合当地地理界的同仁一起,以“副总主编”身份组织并积累地理资料,系统地整理、编撰,于2001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外旅游地理趣闻大观》一书,全书共1226页,共计99.5万字,为国家旅游地理知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本书相当于地理知识的百科全书,其内容之广,门类之多令人惊叹。既有自然地理风景,也有人文建筑景观,将中外的名城高塔、奇山异洞、古迹怪屋、瀑泉湖岛、碑刻佛雕、宫殿陵园……尽收其中,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全书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学、美术和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真可谓包罗万象,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