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二线城市大咖产业人,是时候破茧而出

2018-04-09  本文已影响13人  4e0783d1674a

题记:产业人有着很多的价值标签,是政府公务系统,还是政企合作体系?是县域产业人,还是北上广一线经理人?因“户口”不同、企业属性不同、产业环境、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薪酬、付出比,思维、心态、目标、价值观以及面对企业家的层级也会不同。一个产业地产蓬勃发展、企业集聚、产业链健全的一线城市,总要比产业地产相对贫乏、同业人才稀缺的二线城市,更具有发展空间、更易获得价值肯定。今天,我们就邀请中联智创创始人、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实践者曹志国先生,和大家一起探讨二线城市产业人与一线相比,哪些因素造成了其价值被压缩,2017年又面临怎样的破茧机遇。

有关一线城市产业人和二线城市产业人价值的对比,我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我对产业经理人的关注,一点不亚于对产业地产的关注,这是因为产业经理人才是推动产业地产上升盈利的排头兵,他们的存在才是行业发展的血液和营养。但现实是他们之中有着一线和二线的“阶品”之差。一线和二线的价值发挥阻力是有区别的,产业人的价值也需要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里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维度来说说二线大咖产业人的价值痛点。

1、薪酬与付出不对称价值虽薄理想更厚

 二线城市产业人的薪酬范围在?万到?万之间,对比一线城市产业人的60~120万元的捞金速度,落差可见一斑。待遇条件直接映射出工作支持力度,二线城市产业人往往付出更多,在寻找客户、为老板赚钱、省钱、找钱的道路上,即使军粮不济,也身先士卒。

有人认为,政府系统的产业人钱少走的是仕途,而二线企业里我们更注重职业理想,其实不然,我最近接触到一个政府系统的招商局长,来自我们山东荣成的合作单位,是二线城市、政府属性的产业人,有多年的招商经验,在接触企业的过程中,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分析园区的优劣,耐心与真诚异常可贵,操练有素,非常注重客户诉求营销的策略。

2、产业基础不成熟信任成本成硬伤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产业地产起步早,国家政策先行,已有联东集团、张江高科等国内领先的产业地产云集,产业基础和环境独具优势,运营服务资源和客户较多,信任成本低,容易快速达成交易,很明显的做出成绩。另外,运营商环境发展迅速,以线上获取物业载体信息,通过对接后成交机率更大。再加上租金高售价高,所以一线城市产业人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回报是明显不一样的。

对于二线城市的产业人来说,则面临着产业地产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配套服务不全、经济下行后市场不给力、企业投资信心小等被动局面。加之二线城市企业家对于线上的依赖还不是太普及,所以,做起来犹如荒地开垦,心力交瘁。

3、身兼数职势单力薄价值不展

一线城市产业人才资源聚集,团队战斗力强大,专人做专事,按能力细分职责,更便于深挖服务内容与核心。而二线城市产业园架构体系一般不完善,从业人才稀缺,产业人往往一身兼多职,即使是大咖全能,各环节全参与,精力也会分散,想各项都做好,往往到最后,一项也做不好。

4、与决策层理念不一步履维艰

二线城市开发企业的决策标准往往更个人化、无厘头,有产业思维的经理人与园区决策层的理念与运营策略不统一,工作开展步履维艰。在大多数一线城市园区纷纷开始调整盈利模式,探索股权投资,告别单纯销售物业向更高比例的自持转型,由专注房地产开发向全产业链服务出击时,二线城市开发企业或许还在固守“土地溢价,卖房卖铺”这种粗放型的盈利模式,一味追求快回款,产业经理人毫无市场培育和策略调整、配合的时间,在老板的错误观念与市场倒逼的双层夹击中,谋求园区的一线生机。

5、蛟龙一朝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二线城市卧虎藏龙,或许怀才不遇、风雨兼程,但随着政府诉求变化,一线城市功能疏解大潮涌起,二线城市产业地产终将迎来黄金时刻,产业层级大转移已真正把聚光灯打到了二线城市的大舞台,2017年将是所有二线城市产业人历史性的机遇,各位大咖的马力如何,大展才能在此一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