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
中国这几年开始提匠人精神,这个提法是从日本而来,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匠人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分工开始就有了匠人,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就有铁匠,杀猪匠,篾匠,甚至老师被叫做教书匠,中国有这么悠久的的匠人历史,为什么没有听到提到过匠人精神呢?我想这和中国的社会有关。
在中国古代从科举制度以来,从来都是以读书出仕为荣,哪一家出了一个当官的,那是光宗耀祖。哪怕是富可敌国的商人,社会地位也是低官一等,更别提更下一等的工农阶层,他们都活在生存的边缘,何来一种精神,剩下的只有一副空躯而已。而到了现代的中国,官的地位当然仍然很高,但钱的作用非常突出了,所以商人和企业家的地位一下就提高了,只要是有钱,就有社会地位,但是很抱歉,仍然没有匠人什么事,曾经流传过“造原子弹不的如卖茶叶蛋的”,虽然近些年匠人的日子不至于过得那么凄惨,但收入也只不过在小康水平线上,很多手艺都因为挣不到钱而没有人继承而失传了。对于人来说,有三样东西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那就是权、钱和名。当一个人有这三者或者三者居其一,都会受人尊重,得到人们的仰慕。而中国的匠人们,三样一个都没有,匠人就只是社会底层的人,何来精神。
那为什么日本就有“匠人精神”呢?那必然是日本的匠人能够获得三者中的一些东西,让会有人坚持,才会有人引以为荣。精神是什么,就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可以激励人们去发扬光大的力量。最近看到一个日本女清洁工名字叫新津春子,她没有什么文化,虽然她是日本人,却出在中国的东北,所以最开始回日本的时候连日语都不会说,但是她就是在最最普通的清洁岗位上一辈子的坚持,在2016年被日本评为“国宝级匠人”。当一个最普通的清洁工都能成为被人传颂的对象,这种力量怎么可能不成为一种“精神”呢?她必将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立足于自己的专业专能,不断打磨坚持去成为那个受人尊敬的“匠人”。
除了少部份天才,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也做着平凡的事,但是如果我们不给自己的这种平凡寻找意义,只是为了盼着那点工资而“苟活”,那永远就活不出那种“精神”。在学习章律的善于学习力分享的时候,章律提到不要只去看一个人的成功,要去解构成功背后的行为和过程。那来解构一下新津春子是怎么成为“国宝级匠人”。
首先把工作当成艺术来对待,普通的清洁工可能就是机械地去完成任务,甚至是被动的,如果没有监督,很可能草草了事,连基本的干净做不到都有可能。但是新津春子在工作中不过任何一个细节,她不仅仅是把设施表面看得见的东西清扫干净,平时看不见的部分也是的她的清洁范围:除菌、除臭、烘干……越小的细节她越认真对待。在洗手间的干手机,在使用后会产生很多细菌和很大的异味,必须要把干手机底下的排水沟好好清理干净才行,哪怕每个槽缝只有1厘米,她也绝对不能留下任何灰尘,因为那样会给过敏的人和孩童留下隐患。 工作中的春子异常较真,比如:在所有小孩可能会碰到的地方,都不使用刺激试剂。正是这种态度和对细节的专注,使她成为了“东京羽田机场”700多人清洁队伍的头,让这个机场被评为日本最干净的机场。
其次是卓越的工作技能,春子可以对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也能够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可以说没有她处理不了的清洁问题,她超越了普通清洁工的范围,而也正是凭着对清洁这一事业不断专研和精进,春子取得了“日本国家建筑物清洁技能士”的资格证书。这给了我们的启示,如果我们只干同样职业其他人都能做成的事,我们就只是一个工人,但是如果我们把职业工作当成专业去研究,做出其他人没有做出来的结果,我们就成为了“匠人”。
“匠人精神”一方面离不开国家的弘扬和支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个人的孜孜以求。联系起这次新冠疫情,很多人都在说应该提倡更加关注像医生、科研人员等的这些专业人士,这些“匠人”,社会关注和看到了,他们有“名”,如果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获得在社会上比较好的收入水平,获得了“利”,相信将会有更多各行业各专业领域的“匠人”出现,最终汇聚成中国的“匠人精神”。当然我们个人也不应该甘于平凡,如果问社会给予了我们什么,请先想想自己给社会奉献了什么?在这个社会当中崭露头角的机会永远是存在的,只是看我们是否能够静心,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为之而坚持,日益精进,哪怕不能成为那个第一,一定成为那个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