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澜梦心理简友广场

静而生慧,洞见自己

2025-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华年小筑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9期“宁静”专题活动。

记得年轻时与先生吵架,架吵完,先生没事人似的,该打游戏打游戏,该睡觉睡觉。而我则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先生经常想不明白,不是吵完了吗?怎么没完没了。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就钻吧,钻牛角尖里别出来。”年纪渐长,吵得少了,但依然有事就走不出来,胡思乱想。先生说:“能不给自己加戏吗?”

加戏,以前觉得那是钢铁直男不懂女人心。现在经历过人生的前半场,见过世情冷暖,觉得先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始终活得通透清醒。

人,大多数无伤大雅的痛苦都是自己给自己加戏造成的。

敏感,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丰富感知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容易被入侵,陷入自我否定、精神内耗的沼泽地。

作家松浦弥太郎说: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我们在社交中的大多苦恼,其实是源于自己的过度敏感、过度分析。

很多事情本不复杂,可我们脑补了众多细节,加入很多猜测,直到真相面目全非,除了增加内耗,毫无用处。

给自己加戏,其实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在外人眼里,其实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与人打交道,收起你敏感的触角,所有的分析、猜想,都不过是假象。

热衷于琢磨别人的言行,对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动机做过多分析,无外乎导致以下结果:

一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给自己树立越来越多假想敌。

二是将自身的问题严重化,过分夸大自己的失误与失败。

读过一段文字,事实上你们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们。

这是萨特的投射自我认知”和“他者凝视”的哲学思考。原话为:“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自己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太在意外界的看法,只会让自己摇摆不定,裹足不前。

当我们把外在的声音关到最小,聚焦自己想要的,才能在自己的节奏里活得自在,行得坦荡。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做过一项实验。

让参与者穿着印有明星夸张头像的T恤,走进一间坐满学生的房间。

参与者为此深感尴尬,觉得在场的同学们都会注意到自己奇怪的穿着。

他们认为别人的窃窃私语是在对自己评头论足,别人的肢体动作是在对自己指手画脚。

可经过调查统计,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他。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他的生活要忙。

静观己心,修心以静,洞见自己。遇人随缘,遇事随心。才能活得淡定从容,得失坦然。余华在《活着》中写道: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人活一世,不过三万多天,取悦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不必过多分析别人,更不必在他人的眼光中打转。

当你内心安宁时,就是你无所畏惧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