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
这首诗是承接上首《新台》,卫宣公夺儿媳而纳之。“渔网之设,鸿则离之”。这齐王之女宣姜,嫁了个蛤蟆样的老丑货,没有什么二情相悦,却生了二个儿子。长公子寿与公子朔。宣姜一心想着让自已的大儿子公子寿做太子。这二个儿子一个天生仁孝,一个奸诈。宣公与自已父王妃子所生的儿子公子急早立为太子,也是个仁孝之人。这二个仁孝的公子都有做明君的心性,私交也非常好。公子朔与宣姜在宣卫耳边诽谤太子急,宣王抢了太子媳妇,就不喜欢太子,一听馋言,起了杀心。让太子急出使宋国,半路让杀手杀之。公子寿知道,告之太子急,让他逃。太子急却道“父王让我死,那我就去死吧。”坚持不逃,准备乘舟赴死,公子寿灌醉太子急,自已装成太子急替太子乘舟先行,被杀。太子急酒醒,再乘舟赶赴,对杀手说“你杀错了,拿我人头去交差吧”杀手再杀太子急。卫国二个仁孝的储君之才,都乘舟赴死,太子之位被迫传给奸诈的公子朔。朝野震动,这也引发旧太子党与新太子朔明争暗斗。做了卫君的朔被赶走,又在齐国帮助下回卫,又去讨伐收留旧太子一党的宗主国周国等一系列战争、谋逆事件。卫国从此国无宁日,朝野对立。弱国而内乱,君臣悖离,朝野分崩。这也是《式微》这首逃兵诗中“式微、式微、胡不归?”中式微的众多内因之一,家、国都这样了,不逃何为。国不要了,家如何存。可这家国如何去要,如何去爱?这个千乘大国终被二万狄兵杀得只余七、八百个百姓,“土国城漕”整个国家一片焦土,把漕地的郊野当做了卫国都城。
从邶风中的诗,就知那些艰辛的母亲,做了妾的女儿,服役回家的儿子都在国破之际,灰飞烟灭了,只有那些战败苟活下来的老兵在悲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那些逃难都要乘车的官老爷,那些虚邪的官员,那些弃妾的小吏,以及那些美好的静女,国破之际,丑的、美的都没有活路,都烟消云散。卫君也被乱刀分杀,收敛时,只找得几块内脏。倾巢之下无完卵。那些殷商遗族,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小人、君子,丑、美在国破之下都没有活路。落得个“土国城漕”。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个仁孝的公子,我们仁慈的储君先后乘舟赴死,那情景,多么的悲壮。我们百姓都思念这二个位公子,常常说起他们。心中替他们伤感而不平。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二个德善的公子,我们仁慈的储君先后乘舟赴死,他们都离开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还常常想念他们,多么仁孝,德善的公子,安息吧,天堂没有阴谋与杀害。
邶风到这首《二子乘舟》就结束了。那邶地几百年的风貌、社会变迁,民情民风、朝野殊异,生死存亡之道、人性与人情,国策得失都在这短短的诗行之句,句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