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烟火气简友广场心情随笔

读《道德经》札记(10):你知道这些成语的出处吗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42人  慧子爸美食与旅游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37章;下篇为“德经”,44章。

我们经常用到的成语,有一些出自《道德经》。现将出自“道经”的成语整理如下:

一、和光同尘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第四章)

全句译:去掉锋芒,化解纠纷,调和光辉,混同尘埃。

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式。

二、自知之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三十三章)

自知,知道自己,了解自己。

全句译:认识别人的叫“智”,认识自己的叫“明”。

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三、知雄守雌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第二十八章)

雄,刚健,进取。

雌,柔顺,退守。

谿,读“xi",山谷,同“溪”。

全句译:深知雄强重要,却安于雌柔的地位,愿做天下的溪涧。

知雄守雌:比喻胸有主见,而与人无争。

四、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

见,通“现”,表现。

素,没有染色的丝。

朴,没有雕凿的原木。

素、朴,质朴、朴素之义。

全句译:保持朴素,减少私欲。

见素抱朴:表示不为外物所牵。

五、虚怀若谷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第十五章)

敦,敦厚。

朴,未经雕凿的原木。

旷,空旷。

谷,山谷。

全句译:敦厚啊,就象没有雕凿的原木,旷达啊,就象山谷。

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六、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上善,至善,极致的完美。

几,近。

全句译:至善之人象水。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处,所以水近似于“道”。

上善若水:指至高的品性象水一样,能包容万物。

七、受宠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贵,重视。

大患,巨大的灾难。

全句译: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重视祸患如同重视自己的身体。

受宠若惊:指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八、功成不居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居,承当,占有。

不去,指其功绩不会失去。

全句译: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占有。正是由于不自我占有,所以他的功绩不会被泯没。

功成不居:形容有了功劳而不归于自己。

九、玄之又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全句译:“道”是幽深又幽深,它是一切玄妙变化的总门。

玄之又玄: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十、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全句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

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久。形容时间悠久,或永远不变。

十一、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第九章)

堂,高大的厅堂。

全句译: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守住。

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

十二、目迷五色

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二章)

颜色多而杂,让人看不表楚。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

十三、听而不闻

听之不闻,名曰希。

全句译:听却听不见,叫做“希”。

听而不闻:听了跟没听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十四、涣然冰释

涣兮其若冰之将释。(第十五章)

涣兮,涣散的样子。

全句译:涣散啊,就象冰消融的样子。

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一下子消除。

其他还有,芸芸众生、余食赘行、天道好还、欲取姑予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