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偶像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独角座

人类有习惯性服从的秉性。

从原始野蛮就保持群居生活开始,总有一位部落首领负责对族群生活工作下指令。这些指令一般是为整体部族的生存而付出的必要代价和劳动,来保证整体的安全和利益。

当然,作为回报,首领也会对族员进行索取一定量对自己的贡献。这是种微妙的关系,族员以劳动和生存成本的付出换取精神依靠和群体安全感,实际上是完整的闭合性奴役----适度奴役对增加群体生存概率和首领的统治有所助益。

但也因此,人类放弃一些权利和自我能力的探索来换取更强者的指导成为刻在基因里的习惯。

当人类探索饱暖以外的世界,知识和意义开始出现。知识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意义是个体人类对客观世界消化后的回馈,进行个人生活指导的方法论。

人们逐渐发觉了它们的重要性,并且开始用每一个时代最便利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延续。

知识虽然无价,但也无形。

即使能够被印刷复印影音传播,从识别、整理到能够被掌握消化这个过程对大多数群体仍非常困难——探索知识的道路总是孤独。

且需时刻保持敏锐,和面对认知的反复、以及自我愚钝的勇气。

对于习惯性被各种多媒体的嘈杂音乐和画面强制性灌输信息放弃安静面对自我和思考的群体而言,是痛苦且无力的

所以,人们不断为自己降低难度,选择崇拜偶像。无论是人设、知识或审美

偶像是具体的人容易掌握,并且用批判的眼光去目标进行挑剔讽刺——没有什么比这更容易的事了

倘若偶像无错失,就可以被捧上神坛,甚至成为宗教,如果偶像人设崩塌便群体痛打落水狗

但无论是哪种,都早已经偏离了道路太远。出发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获得和认知的更新,但是到此不过是堕于人性的困境中

对于人类而言,进行比较是潜意识每秒都不停止的计算,非要分个高下才心满意足。最困难的不是将某一对象的捧高或摔低,而是给予某一存在真正平等的尊重和认识

事实上,知识的宝贵性在于它的无价和反复运动。因能够无身份限制的获取,所以它能够给予任何人同等的指导

而它的反复运动保证了它能被不断更新、保持自我批判,遂能无限靠近真理

知识不因说出它的人身份尊贵而增加价值、更加可信,也不因被诋毁隐藏和屏蔽而失去存在和意义

当你去瞻仰所谓身份高贵的”知识“,这样的”知识“一定已被扭曲,因它失去了最基本的存在属性

当把知识和某一特定个体人类画上等号,就是认知腐烂的开始。当一个群体习惯性把某一对象奉若圭臬进行流传,甚至超越掩盖了知识本身,即是群体反智的标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