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之交互设计(4):如何处理庞杂的设计信息
《交互设计沉思录》是一本交互设计理论的书籍,并没有落地的技能和方法。它的目标是有三:1)交互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2)提供用于沟通的词汇和视觉化语言;3)分析交互设计在非商业环境中的可能性。它的意义在于,帮助设计师们教化商业人才,确定交互设计在商业领域中的地位,以及实现对设计师本身的教化——这一切正是设计师晋级所需要的。怀着目的前后阅读了三遍,对本书的理解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此仅将阅读中整理的内容分享出来,自我学习的过程,也希望能为他人提供进一步阅读的参考。
---正文---
设计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数据、信息,可能关于即有系统、关于用户、关于需要规避的规则、使用场景,亦或者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等等。越是复杂的设计,这些庞杂的信息梳理起来越是困难。而对这些信息有效理解,又是设计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的理解这些信息,Jon Kolko告诉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信息架构的方法。
此处所讲的信息架构的方法,是处理设计过程中接触的相关数据信息,要与产品的结构区分开(下同)。
我们在设计工作中,需要梳理信息并理解,并最终能够自由应用这此信息以进行设计。这一过程,正是信息架构的根本目标,即“从数据,经由信息、知识,最后到达智慧的演进”,其中涉及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简写为DIKW。
DIKW
DIKW(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是用户“逐渐对事物获得了解的过程”。
- 数据(data):广泛代表离散的内容单元,可以理解为最小的信息单元
- 信息(information):有意义的数据组成的形式
- 知识(knowledge):由信息获得的结果
- 智慧(wisdom):应用知识的结果
信息架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视觉化表达方法,以让交互设计师通过建模和视觉化的过程,将大量数量分析为知识,以此将复杂数据条理化。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亲和图、概念图、流程图、生态系统图和旅程图。
亲和图(Affinity Diagram):用以组织数据
亲和图,是对特定设计问题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归类而形成的结果。当我们刚开始进行设计,对要解决的问题较为混沌时,可以使用亲和图找到核心问题,同时易除特殊情况。
方法与卡片分类法有部分类似,如下:
- 先脑爆出所有与设计问题相关的概念、元素,并写在卡片上
- 它们可以是字词、图片、语音等等;
-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快速将数据视觉化为卡片;
- 将相似的卡片放在一起:分类的过程,就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的过程,同是也是解释和判断的过程。
- 描述每一组的特性,并分别写在卡片上,将卡片与对应的组放在一起
- 重复1〜3,直至最终有5组或更少的组数;
- 将这些卡片放在一张大白纸上。
概念图(Concept Map):将系统视觉化
概念图,是指将对当系统的了解进行视觉化的表达。它的目的是,将概念整体的表达出来,以让开发团队能够“见树又见林”,看清大局。
来自《设计沉思录》58页它的创建方法简单列举如下,详细内容请自行百度:
- 根据问题焦点,列出根据特定领域,列出相同领域下的所有元素,并辩识和标记出元素之间的关系
- 通过找到这些元素,可以迫使自己了解分析概念间的关系
- 通过分析每个概念的关系,迫使自己深入细节,从而获得这一学科的深入理解
- 使用一些词,将各个名诩概念连接起来
- 以可视化的方式,跟踪实体之间的关系
- 了解特定层面上的系统变动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进一步了解概念图,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台湾叫心智图)的区别是什么?这里可以简单的提几点:
- 最直接的是,概念图的连接上有关键词代表两个节点的关系,而思维导图没有;
- 概念图在表达逻辑关系,和推理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思维导图则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整体的全局化的观念。
- 两者的发展原理和历史背景也不同,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流程图(Procress Flow Diagram):抽象系统的运行过程
流程图也是一种可视化的形式,它将概念图进一步抽像为系统流程(可以想像下计算机或电子领域中的流程图),全面、抽像、统一。它将帮助设计师了解组织活动中,各个规则之间的关系;第二,也让参与创建的人员对整个项目有深刻、全面性的了解(心智图景);第三,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解释性的工具——向他人解释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来自《设计沉思录》58页创建流程图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点:
- 找到参与系统运行的各个角色;
- 根据逻辑流程(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电子领域的知识),用动作把这些角色连接起来——用流程图的基本元素把它们的动作、判断与结果表达出现;
生态系统图(Ecosystem Diagram):找到所有接触点
生态系统图是一个系统或品牌的视觉化表达方式。它针对有多款产品/服务的品牌,描述这个品牌与其用户所有接触的场合,即接触点(touchpoint)。在创建生态系统图时,不会考虑用户操作的顺序,而是重点表达用户与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交互方式。
针对生态系统图,Jon Kolko提供了三种创建方法:
- 方法一:以给定的产品或服务为核心,向四周发散,考虑与其他所有有联系的产品、服务
- 方法二:列出所有接触点,尝试针对各种特定情形更好的表述接触点
- 方法三:利用现有的概念图,考虑外围可能的元素
无论使用上述中哪种方式,其目的都是用文字和连接线,表达各个接触点之间、接触点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来自《设计沉思录》61页旅程图(Journey Map):体现交互序列
旅程图的设计方法为:
- 列出所有接触点(可以采用生态系统图中的方法),包括从用户初识产品到与产品最后接触的整个过程
- 假想每个接触点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 根据2的结果,创建用户与产品的全程时间线
时空门:
沉思之交互设计(1):什么是交互设计
沉思之交互设计(2):交互设计流程
沉思之交互设计(3):设计的两种思维方式
沉思之交互设计(4):如何处理庞杂的设计信息
沉思之交互设计(5):设计的沟通意义
沉思之交互设计(6):设计的演化过程
沉思之交互设计(7):情感体验的价值
沉思之交互设计(8):情感交互体验考察方法
沉思之交互设计(9):设计的文化影响
沉思之交互设计(10):增进社会公益的设计
沉思之交互设计(11):协同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