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今天,2024年3月20日,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3月19至22日交节。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明史•历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也就是说,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所以农历书写道:“斗指卯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据《礼记•月令》,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就是说春分一到,燕子便从南方飞回,下雨时天空要打雷并闪电。
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有民谚云:“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除西北及东北部分高寒山区和高纬度地区外,平均气温已稳定在0℃以上,并迅速回升至10℃以上,尤其是华北和黄淮地区,几乎与多雨的江南地区同时进入明媚春天。这时南方大部分地区雨水纷纷,农作物生长很快,因而农谚说:“麦到春分昼夜长,油菜开花遍地黄。”在中国辽阔大地上,岸柳青青,桃红李白,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正是一片大好春光。
在中国古代,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日。从周代起就有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制。民间,在春分这天,也有很多的风俗活动,比如祭祖、祭神、竖鸡蛋、送春牛、放风筝、春游踏青等民俗活动。
吃的方面,也是很有讲究,毕竟每一个节气都会有自己对应的“食俗”。春分的美食传统,要吃应季蔬菜“春菜”;要驱春困,吃“萝卜”;要祭日,吃“太阳糕”;要驱邪祈福,吃“豆面糕”;要春耕减少浪费,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吃“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