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好一样东西,得先喜欢上这一样东西

2020-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为Love而生

会做一样东西与把一样东西做到极致是两个概念,前者很是普遍,后者却是很罕见。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其中,兴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我们都很喜欢听有趣的课程,那有没有发现每堂有意思的课程中都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位很受欢迎的讲师对请教他的年轻讲师讲了这样一番话:“你若对你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你别指望别人感兴趣。”听这位讲师的妻子说,这位讲师每次预备课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思考,都快把家里的地毯磨破了,可见他对自己讲授的课程有多么热爱。一位知名艺术家谈起如何做好艺术,说了这样一句话:“想要做好艺术,先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艺术。”

教者能不能将这项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表面上看是能力各方面的差别,实际上是情感融入的差别。我们都知道,同一句话,我们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区分开,不同的轻重停顿都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与表达效果。不信,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有一天,小明出去玩了,他妈妈喊他回家吃饭。小军转述:“小明,你妈(重音)喊你回家吃饭。”小明听完,可能很快跑回家了,为什么?因为是“妈妈”喊他回去,妈妈平常那河东狮吼可不是闹着玩的。小军如果转述:“小明,你妈喊你(重音)回家吃饭。”可能这时候小明就洋洋得意了,为什么呢?妈妈没喊哥哥们吃饭,就喊他回去吃饭,这待遇还是不错的。小军还可能转述说:“小明,你妈喊你回家(重音)吃饭。”小明肯定往家里的方向跑,而不是往其他方向跑。为什么呢?因为是“回家”吃饭,而不是去外婆家吃饭。小军也许还会转述:“小明,你妈叫你回家吃饭(重音)。”小明听完就可以放心跑回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回家是去吃饭的,不是挨打,更不是写作业的。

语言带有神奇的色彩,如果不仔细琢磨,是不会发现同一句话可以产生这么多有趣的意思。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小军如果想吓唬一直欺负他的小明,可能就选择第一种转述表达。小明听完,可能就忐忑不安地跑回家,结果发现妈妈根本不在家,是爸爸在家。这才发现被小军捉弄了一把。如果孩子在最开始接触这门学科,就发现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用来“玩”,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孩子会反抗学习这项知识吗?我想恐怕很难,因为孩子天性就是玩。关键是老师能不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知识,能不能将不同表达方式饶有兴趣地读给孩子听,让孩子体会不同的情感色彩。

很遗憾的是,生活中太多照本宣科的老师,上课别有一番趣味的老师更是寥寥无几。很多老师讨厌这门学科,却还在教着这门学科。请问,孩子们又怎么会从老师毫无生气的授课表达感受到这门学科的有趣呢?孩子又怎么会有动力去学一项枯燥的知识呢?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喜欢这门学科,不单单是孩子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更是老师需要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因为,低年龄段的孩子是通过老师来确定对这门课的喜恶与否的。

没有捷径,对于任何人都一样,要想学好一样东西,唯有先喜欢这一样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