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 把自己开成一朵花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娥子

中国班主任研究学院第二期  NO.17

中国班主任的福音

——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之《序言》

       读完这篇序言,我的最大的感受我作为班主任的一员,似乎找到了组织,找到了依靠,看到了福音,看到了希望。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杨教授和李教授一直致力于班主任研究。和李教授只有 一面之源,那是在今年暑假《班主任之友》杂志社举办的公益论坛上。第一天晚上,因为李教授到的比较迟,我不敢打扰他休息,但是李教授却在十一点多发来消息,说明天见个面。第二天在自由论坛时,看到有顾校长,刚好我就坐在顾校长后面,便请她休息时带我去见李教授。其实在这之前,群里经常发他的照片,应该是很“熟悉”了,但是 不敢冒昧,所以还是请了顾校长引荐。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几句话,让我如沐春风,倍感亲切。在接下来的讲座中,能看到作为一个教授对班主任的关心和关切,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还能从他展示的PPT中感受到他对我们这群成员的关注和鼓励,更能看到李教授工作的扎实、严谨。对于杨教授,我未曾见面,但是从封二的介绍中,我首先看到了他是我们宜昌人,所以自然感到亲切。

      序言一共有五部分。按照我的理解,第一部分提出指出现实中的问题;第二部分写来自世界各国,包括国内对班主任专业投入的研究;第三部分是这本书的意义以及价值;第四部分是展望;第五部分是期待。

      在这篇序言的第一部分,李教授和杨教授指出,对于我国班主任数量多,然而研究班主任工作的人数却很少;班主任队伍庞大,但是促使班主任工作创生、积淀、传播和转化的学术平台也很少。这“一多两少”的巨大反差,李教授和杨教授都认为这个现象值得反思。目前的班主任究竟有多少,我不得而知,因为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不需要知道。只是我作为一个经常喜欢舞文弄墨的小学班主任来说,我所知道的,在目前的刊物中,为班主任提供学术转换平台的有《班主任之友》《新班主任》《班主任》,然后就是其他一些报刊杂志上有为班主任开辟的专栏,比如《德育报》《教育时报》,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是我所不知道的。所以李教授和杨教授真心在为我们班主任说话,为我们班主任搭建平台。从我们很多伙伴的朋友圈可见一斑。所以在此真心感谢李教授和杨教授,感谢你们能经常为我们班主任伙伴带来福祉,让伙伴们越走越远,从天南海北走到浙江武义,走到象山,走到北京!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两位教授认为我们班主任这个群体是不应该被忽视,被轻视的。是的,我们是最小的 官,但是“当官”也是需要学习,需要指导的。接着李教授又写到,虽然目前投入班主任群体的研究人员比较少,为班主任学术转化提供的平台也比较少 ,但值得我们高兴的是,以李教授为首的高校人员,以我们熟悉的顾校长为代表的校长,以我们群的班主任,当然还有很多班主任都投入其中。教授们用理论引领着我们,我们阅读,我们实践。序言中指出“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这六届圆桌论坛是对话,是碰撞,是引领,更是平台。很多期刊杂志也会继续大力推动本领域的发展,这对我们班主任来说,无疑是为我们搭建了更多的平台。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本书的意义和价值。李教授和杨教授指出,“这本书要传递是读中国班主任研究的信心,要开发的是中国班主任实践与理论的系列相关主题,要建设的是中国班主任研究的学术平台与对话空间,要创生的是中国班主任的新理论与新实践。”确实如此,作为我们一线班主任 ,最不缺的是实践,最缺的是理论。所以阅读这本书,让我们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再把我们的实践上升到 理论。我为什么选择参加李教授的班主任团队,正是因为工作20多年后,感觉自己的工作达到了瓶颈期,无法突破自己。我深知,这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已学理论知识已经撑不起的我实践知识了!所以当我从刘茜老师的空间看到她参加这个团队后,请她介绍我加入,只希望自己在李教授的引领下,在阅读理论书籍中,在和伙伴们的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部分是展望。李教授和杨教授指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我们所投入这个领域的研究一定会获得新的形态。

           看完这篇序言,看到群里老师们的分享,我更坚信了“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我们这群体中,正是因为很多老师已经把自己开成了一朵花儿,所以才能吸引蝴蝶的亲吻。我将自己继续努力,把自己开成一朵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