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9日读书笔记

2023-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龙套哥萨克海龙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357小时,第2288日

阅读《从黎明到黄昏》

至此,本书介绍的内容和观点呈现出三个主题:原始主义、个人主义和解放。第一个和第三个主题在路德提出的基督徒自由理论中清晰可见,其基础可以总结为无须教会,只靠福音。它们结束了西方的信仰统一,也预示了另一个主题的出现,即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这里不是一种政治或社会权利,而是林林总总的宗教派别的理论依据,这些派别都建立在个人和上帝之间不受限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19 世纪初,德意志学者首先使用人文主义者这个术语来描述 14 世纪和 15 世纪那些拒斥近代历史的某些部分,向往根据古罗马经典著作想象出来的文化的人,这批人尤其偏爱这些古典著作的拉丁文风格。

中世纪学者的文章粗陋笨重,只配用来讨论神学。中世纪的文章并没有忽略人,但缺乏逻辑,把人的一切关注统统与来世挂钩。 14 世纪初期,意大利一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其中著名的有彼特拉克、萨鲁塔悌和薄伽丘,对中世纪的文章深恶痛绝,他们的门徒把人文主义变成了以后几个世纪的文化。

人文主义者是通过罗马去看希腊的。清楚了解并崇拜希腊文化,知道帕提农神庙、伯里克利、米洛的维纳斯这些东西,是到我们的时代较晚的时候才开始的( 514 >)。每个时期关于希腊的概念都不一样。不过,过去一贯要求教育程度高的人精通这两种古代语言,僧侣还必须掌握希伯来文。 20 世纪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1000 年来,知识阶层第一次不需要至少掌握两种语言。

在 15 和 16 世纪,崇古风有增无减,因为人们认为文化传统正在解体,从古人那里可以找到丰富的思想和态度,以用于重新建设,就像把丢在阁楼上的宝贝取出来擦干净一样。

这一切都是了解中世纪人历史观的线索。他们把时间和空间随便地混在一起,把事实、传说和奇迹混为一谈,一心只想来世。他们“接受”不变和连续性,认为它们比发展和变化更为真实,因此,他们的历史完全不是现代人所说的历史

彼特拉克他是佛罗伦萨一个公证人的儿子,生于 1304 年。年轻的弗朗切斯科最初学习法律,后来他父亲由于政治原因被流放到法国南部,家境因此败落,于是他改行成为教士。他 30 岁时已经诗名卓著,甚至被一位罗马元老院议员封为“桂冠诗人”。

彼特拉克在罗马被封的意义则要深刻得多,它象征着古罗马光荣的复苏,是一种对未来的预示。彼特拉克的作品包括了所有“必要的因素”,还加上了新的东西。他因此而成为新型的人,为无数人所争相效仿。

在 14 世纪中期,通常派一个精通拉丁文的人就有关问题作正式讲话。用拉丁文演讲是彼特拉克的特长。虽然他的演说很少产生结果,但是他的名望使受访的王公受宠若惊,他的演讲作为高级娱乐得到应邀而来的听众的赞赏。

这种乌托邦式的愿望成了人文主义者的另一个特点,受过教育的男女开始崇拜罗马共和国,而不是威震中世纪的罗马帝国。为拯救自由政府而战的西塞罗成了模范公民,甚至连 16 世纪王公统治下的忠诚子民都这么认为。

人文主义者并非不关心宗教,也不想用多神教来取代基督教。现在的人文主义者可能否定上帝,并且以人来衡量一切,但彼特拉克却是笃信宗教的。他认为福音书高于一切世俗的著作,他崇拜圣奥古斯丁,并在后半生写了一篇轻视现世的短文,是类似反劳拉诗的对罪过的忏悔。他甚至攻击追随阿拉伯医生兼哲学家阿威罗伊的人,骂他们是物质主义者,是异教徒。如果有人文主义修道院的话,可以想象他老年时一定会去那儿。他唯一的愿望是研究典雅文字,以此“躲避现实生活”。

17 和 18 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富家子弟都要做一次大旅行,行程的高峰是在导师的指点下到罗马、佛罗伦萨,可能还有那不勒斯和威尼斯去欣赏艺术,体会舒适的生活。弥尔顿的旅行对他的职业生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据说他的《失乐园》受了意大利人写的《亚当的堕落》的很大影响,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对于希望成为艺术家的人来说,到艺术的故乡意大利去“深造”是绝对不能少的,法国和美国至今还在罗马为这些人设有艺术学院。

宗教和道德之间的矛盾很少得到承认,这也许是因为在人们心中这两个愿望同样强烈。它们反映了社会和个人的不同要求。浪子回头比始终遵守道德更加珍贵,这个教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路德,大众宁可把他看作一个被驯服的野性的人,而不是个心如枯井的乏味书呆子。但是如果人人在生活中以此为准则,那么社会就不可能太平。

柏拉图因此变成了神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再必要,这位伟大的经院神学的栋梁就这样被抛弃了。亚里士多德是物理学家、化学家、社会科学家,也是美学家。根据他的学说,物质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他教导说,财富、朋友和舒适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德行的先决条件;任何理想的可能性都是建立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之上。虽然柏拉图通向永恒形式的梯子更接近于基督教的理想,但有少数人文主义者由于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继续坚持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尤其是后来读到了他的原作之后。这是新学术的又一个成果。

当普莱托宣讲柏拉图时,有人怀疑他是魔鬼化身前来诱惑信徒。但是,最富有的银行家和佛罗伦萨的政治领袖科西莫 · 德 · 美第奇不信邪,冒险邀他赴宴。席散时,科西莫决定成立一所希腊思想学校。这个想法酝酿了一段时间,君士坦丁堡于 1453 年陷落的 4 年后,学校正式成立。

人文主义者拒绝禁欲的生活,甚至连自责都不愿接受,因此释放了助长个人主义的情绪。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并希望发展这种才能,这就是个人主义。好社会可以使人感到自己发展的前途无限。因此,个人主义导致解放,这是近代最典型的主题。

法国的埃蒂安纳兄弟和荷兰的埃尔泽菲尔家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便利要归功于他们的发明,如:标点符号、罗马系语言的重音符号、使句子和段落成为独立的意思单位的空间,以及使意思更为清楚的大写字母。统一拼写的要求也是那时首次提出的,也是为了便利读者。

书在近代有了新的用途。人们开始默读和单独阅读。在修道院的餐厅里僧侣在饭间给兄弟们朗读的情景已经成为往事。大学讲师这个头衔的本来含义是“朗读者”,后来这一职能也消失了。

书的各方面特点产生了重要的结果:印刷增加了学者思想交流的准确性,因为一本书的所有印刷本都完全一样;断章取义地引用对手著作中某一页的内容会使对手措手不及,从而击败他的论点。然而,这种便利是有代价的:书削弱了个人和集体的记忆,把智力分成了不同的方面,由此产生了许多专业。

这些情形引起了年轻路德的反感。在他眼里,人文主义只不过是世俗的代名词。高级神职官员道德低下,更使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其实,人文主义者作为一个整体,与那些平庸的神父、僧侣,或者是施行暴力,却认为自己会因信仰而得到拯救的激进福音主义者相比,反而可能是真正的基督徒。至少有一点,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关于两大古老文明的知识,因而不得不考虑超越宗教信仰的永恒的问题: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的责任和命运是什么?死亡意味着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