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的十大关键词
2019年即将过去,翻开日记本、录音文件、视屏等资料回顾自己一年来的经历,这些经历像镜子一样映射自己,当反思自己一年来工作上的成败得失时候,有太多话要说,最后提炼出几个关键词。
1、执行vs决策
记得大概是前年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施工现场,遇到一个工人师傅贴砖(地产从业者),恰巧他问我:排版应该怎么排,经过我们讨论:这样排也可以,那样排也行。事后我反思这件事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缺乏排版的经验,在进一步挖掘:缺少决策的经验,不会决策。
这件事情之后,我就有意识补充自己决策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刻意练习 。我开始有意识自己面对问题做决策:遇到领导安排怎么开展工作的时候,我就会在适当的时机,把自己开展工作的想法提出,刚开始领导有些不习惯,原来只是他说,我们做。现在我们提出自己的意见。领导不耐烦的听完。几次之后,领导也就习惯了。
XXX三期项目的雨水排水管网在我们收集信息,做出比较之后,提出我们的想法,与公司领导的决策不同,经过领导的考虑,最后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最近在对施工现场部署工作的时候,我们还是提出了我们对全盘的考虑,最后,领导没有采纳我们的建议,事后反思那是因为彼此考虑的问题点不同。
每当工作做完,我就把经历复盘总结,自己的总结以及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书面形式向领导进行汇报,领导虽然收到我的汇报,有的时候反馈,有的时候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可是我还是在用自己的这样一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工作的思考,提高自己,影响决策者。
2、知识、技能VS格局、见识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坚持勤奋学习,用八年时间考取了一级建造师,这两年又在考一级造价师,考这些资格证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
有一次在招聘网站上也看到一些朋友抱怨考取了许多资格证,还是找不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最后我意识到考过这些资格证只能解决确定性的问题,而现场是不确定性的问题。
我发现自己思维太过片面,解决的是工作中的问题,有一些问题不是工作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扩大见识、培养格局,在这一认知的指导之下,今年去北京参加了吴军老师的见面会、参加了成甲老师的新书《好好思考》见面会,参加了混沌大学武汉分社举办的任煜老师的分享会。同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组织五期同城游学活动,提高了大家的认知,也长了自己的见识。
3、管理VS领导
管理是维持秩序,领导是实现变革,管理是分配存量,领导扩大增量。收入增加10%与让收入十倍速增加,后者在理论上更容易实现,通过范式转变,旧要素的新组合实现组合创新。
4、实践总结经验VS理论指导实践
刚毕业的时候,理论与实践不能联系在一起,那时我们干脆就把理论抛弃在脑后,一门心思去实践,然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用经验指导实践,而当我们毕业若干年之后,突然发现,受制于我们物理环境的限制,通过总结实践获得经验在指导实践,这个方法也是存在局限,还是需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现在比较流行的词汇是:思维模型。而成甲老师说什么是思维模型?就是就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然后又把这个有效性进行了分类: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哲学视角。思维模型是知识的最小单元,用模型解决不同领域的相似问题。
5、信息透明VS信息遮蔽
记得在看易中天老师的一本书《易中天评三国》的时候,当时易老师说:曹操一般情况下不说假话,在不得不说的时候还是会说。
今年在得到看到雷-达里欧的相关论述:公司要透明,而在我们用透明的原则做事的时候,发现透明也是存在问题的,通过实践我意识到:信息透明和信息遮蔽是同等重要,有些事情透明可以减少阻力,而有限事情遮蔽也可以减少阻力,信息透明与信息遮蔽仅仅是一种手段,说哪一种好,需要看情况。
6、预判VS延迟决策
在造价工程师备考中,通过做题让我意识到预判的重要性,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培养一个预判能力,比如说当时列公式代入数字之后,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容易按错。比如说:42+38+52 这个时候直接按计算器的时候,就容易按错数字,如果用系统一直接,出现错误也不一定可以察觉,如果在按计算器之前,通过粗略判断10+30+50也就是100左右,而如果按计算器数字出来一个300多,那肯定就是错误的。
延迟决策,在现场施工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决策者都是把问题拖到最后才决策,这样虽然效率低,有的时候会节约成本,延迟决策的本质一方面是决策需要尽可能多的信息,另外一方面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时机,在合适的时机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7、谋定而后动VS先动而后谋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践中我们都是这样操作的,而当我们工作多年之后突然发现,有些事我们是无法准备的,或者说当我们准备的时候会花费我们更多的资源而不一定有效,这个时候另外一种做事的方法就可以参考来做,当我们面对不确定性不知道前面的路应该怎么走,那我们就先去做,摸着石头过河过了再去找解决的方案,作为地产从业者在我们施工现场有的时候安排一些分包班组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总是在拖,而你把一件事开始启动之后,他就没有任何借口在拖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8、反思升级:小反思、中反思、大反思
反思是我的一个习惯,之前我是把自己经历过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进行重新记录,在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做的好的选择和需要改进的做法,从而提高自己做事的正确性。
这样做对自己工作与生活是有了一些帮助,不过进步不太明显,我就从不同角度去反思,不但从自己的角度去反思也从当事人其他人的角度去反思,这样从一件事中吸收的营养就多了起来。
而当听了得到刘澜老师的课,我才知道我那是从行动上进行反思,只是第一层次,反思需要从选择目标和心智模式上进行反思,只有这样的反思才是高水平的反思。
9、第三选择VS选择自由度
作为一名地产从业者,今年在工地上与分包班组发生了几次冲突,冲突的根源都是二元对立选择,要不是听你的,要不是听我的,尤其是当双方情绪比较激烈的时候,也就听不到对方的诉求,只会捍卫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了,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得不到外部资源的支持,另外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中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注意倾听别人的诉求,从双方的诉求中找到第三选择。
选择自由度,场景是:当我们不能因为其他原因需要遵从别人的意思,而我们又不愿意做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是听领导的安排还是不做呢?我认为其实还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度呢?这样做或许被人认为是阴奉阳违,也可以说是具有批评性思维。
10、萤火虫VS插座VS操作系统
当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作为社会系统中一个个体,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位于哪一个岗位,都需要找到自己而生态位,就像一个萤火虫一样,虽然很小,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光芒,照耀周围,在一群人中拖延而出。
而当我们有了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与周边的人群进行配合,我们需要像一个插座一样,不但和周围的人建立连接还可以赋能与他人。
操作系统,当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我们知道软件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快捷,感受到软件的好处,我们不知道承载软件运行的是操作系统。在工作中,当我们可以带团队的时候我们需要把自己定位成为一个操作系统,帮助小伙伴成长,让他们成功。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2019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