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为自己安个家

2017-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老玖九

成长之路,一路寻觅身份认同和家的过程。

融入一个环境,安一个家,寻找到一份“身份”认定。有的人出生、长大再到老去,安稳呆在一个家;有的人不得已从一个环境跨越到另一个环境,需要跨越环境和观念冲突;有的人积极努力从一个舒适环境跳到另一个环境;不管环境变没变,不管主动或变动,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安个家。

安一家,办一家,总是意味着人生大的变动。

小时候在一个小小的村庄,搬家四次之多,算上我在妈妈肚子里面那十个月,竟有五个之多。第一是妈妈和舅舅分家,和爸爸、外婆,满怀希望,辛苦建立了成家,也是我出生之地。在那个家,度过了短暂但是幸福快乐的十来年的岁月。爸爸会拉二胡,妈妈做生意回来买给我们各种新奇的玩具。第二是挤在奶奶杂货店的小床铺,带给我逃避爸妈争吵的一个安稳的、每天晚上能听到水声从床下流过的小房间;第三个妈妈一个人组建新家庭临时搭建的木屋,在那里,一家人度过完全忘记生活,为钱为明天拼命劳作的十年,在那里送走了最亲爱的奶奶;第四个是一家人努力过后,建的房子,带来安稳的生活。

四个房子,四段记忆,有苦有甜。带给一家人希望,安全,拼搏,安稳。

学校对现在孩子来说是求学场所,可对于以前的我们来说,某种意义上是“家”一样存在。

因为自五年级就住宿,每周五天全天呆在学习。一路从小学到高中,换学校似乎对与我来说也是那么平常。五年级第一年住宿,因为年级过于太小,住在镇上姨婆家住了半年,对于有怯弱和拘谨性子的孩子,住在亲戚家的日子其实真的没有那么美好。然后安安稳稳在镇上的学校度过了两年的五年级和六年级。

到了初中,未能跟着熟悉的同学转入镇上的初中,而是转到了离家更近的乡的初中,虽然不是跟姐妹一个班,但是一个年级,住在一起,由于生活能力比较差,三年的日子有姐姐的暴力,有家变带来了自卑,初三时候现在想想似乎就是自己生出小小叛逆的时光。

非常勉为其难的考上了高中,高中呆在全市最差的高中,度过了算是找回点自信的日子。其实自己是一个非常害怕竞争的人,害怕站在台前,所以高中前两年依靠成绩领先度过了两年算是精神上最轻松的日子,好好读书,成为了自己逃避家庭贫困的唯一的想法。两年后那可怜的高中撤了,合并到另一个镇上高中,开始疯狂学习的一年时光。虽然高考是可怜的独木桥,可对于只有拼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的孩子来说,确实非常可贵的一条路。

如愿考上大学,中部的一个城市,开始正是一个人的生活;再考研,渴望去到南方城市,可是未能如愿,回到大学所在学校。虽然未能如愿去到更好的学校,但是某种程度上守住了一份至今16年的情感。开始跟男朋友努力建家的漫漫征途。

在读研的三年中,男朋友在工作着,不管是公司租的房子还是自己租住的房子,短短3年的时间,在沿着学校出来的那条主道上,搬了6次家,住过7个房间,有单间,有两室一厅,有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各种类型,其实对于偶尔去的我来说,还是蛮新奇的体验。十年后在去我们一路搬家的那条路上,似乎那些房子都不见了。

开始了十年工作生涯,兜兜转转,在租换房子4次后,5年后才有了自己一个家。想起刚从读大学的城市来到工作城市,托运的东西两袋子书,竟然还有一个电视机,都带上了。然后跑到新城市,为了凑房租给卖掉了,也算是一个很奇葩的事情。

一路细数下来,4+7+5=16个房子,16个房间停留过,7个学校停留过,算起来在23个房间。或许对于我来说,“家或者房间”变动如此频繁,平行流动,平行挪窝,现在想想,每次都有无限的遐想;也清醒的认识到,所谓的稳定只是流动的一个点,房子只是安放一生的一个点,无需太多,自在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