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书写  |  一块钱的反思

2023-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高藝菲Sophia

“我在马路边见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是儿歌《一分钱》。教给我们的是要拾金不昧。

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是身边发生的故事。

今天却突然发现这个一块钱居然给了我一个反思。

我上班旁边有一条路,下面有一家卖鸡蛋的人,大家都知道他家卖鸡蛋,一家四口,有个儿子,还小,今天刚刚上幼儿园。有个女儿,一岁多吧。爸爸就是冒出晚归那种,都带着一家人在卖鸡蛋,某一段时间还卖起菜来了。妈妈感觉是什么都不会,而且也不会好好带孩子那种,穿得不怎么好,衣服很脏,可是不会说有什么裸露的。

每天都是在这个地方卖菜、卖鸡蛋,周围的人也不奇怪了,做人也没有什么冲突,感觉还是比较好相处的。因为我接触的不多,可是就因为这个一块钱,我开始关注这一家人。

一开始我总觉得为难,因为小儿子总是拿着一块钱来买东西,店里压根就没有什么一块钱的东西,而称斤的又会多点或者少点。

后来我看到一次老板娘就直接大概弄了点给他,也不称,就收一块钱。从那次后,我就知道了,大概量,1块钱,有时候太小或者怎么样,我也会称一称,毕竟小孩子从小都是从身边的人里开始学习、模仿的。所以我告诉他,多少钱,如果多了点,也就算了,或者我自己补一点。

我有一个比较的木马在这里出现了。因为与我相比,我觉得我的生活条件各个方面都比他好太多了,他小的时候基本都是在街心里混大的,而学会的东西也有很多,与小时候的我相比是厉害的。

同时也有一颗同理心在作祟。如果是我,会是什么样子呢?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与状态?

有一次,他拿着硬币来买东西,似乎是几角吧,我数了一下,说买不到,结果他把钱扔给我就走了,那个钱就像是撒花一样的,一下子就跑没了,我一个个捡起来,然后用个袋子装起来,我想肯定会来的,交班时还没来,就跟上对班的同事说了,她说好的,等他家来拿给他。结果来了,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是补了钱,买了东西。

那次是我印象深刻的,因为我也有小宝宝,所以我对孩子就会比较有耐心,因为没了耐心,孩子会没安全感。

从我知道这个小儿子开始,他就会隔三差五的去买东西永远都是一块钱。

今天我站在收银那里,突然看到小儿子的爸爸带着兄妹俩去买东西,去我们旁边的店,去到问口时就问老板:有一块钱的冰棒吗?

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是盯着他的,我没听到老板是怎么回答的,可是我听到他说让哥哥照顾好妹妹,然后就走了。

我突然就想到:一块钱?怎么又是一块钱?现在的一块钱究竟能买什么?

那天我家小宝宝从抽屉里翻到一块钱,拿着去坐摇摇车,可是人家就是怎么都不给坐,结果仔细一看,上面写着请投币两元。所以他就没玩,上去坐了一会儿,就乖乖跟着外公外婆回家了。

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在他们家,要钱买东西,不管是买什么,都是给一块钱?因为父母去买东西都是问,给有一块钱的东西?

那如果换成我呢?如果我去买东西,我买多少的?如果孩子跟我要钱,我会给多少?

之后我想到了,如果我去买可能10块以内我都可以接纳,如果一超过10块,是不是就会有点犹豫了。

比如吃一碗米线 ,8块、9块、10块都觉得,可以吃。而一超过10块,就会感觉,是不是有点贵了。是吃还是不吃。犹豫的频率就来了。

在云南,有个特色,那就是过桥米线,一般都在几十块不等的价位,看的就是需要加什么样的料,其实米线并不值钱,值钱的是名字的含义,还有里面的配料。如果自己弄可能会很麻烦,所以需要去店里吃那种感觉,那种大大的碗,把一小碟一上碟的料倒进大碗里,等上一分钟,一搅拌,OK,可以吃了。

那就是超出定义里的钱,所以不可能随时都吃,隔很长一段时间吃一次,倒是别有风味。

这里有个木马。是注重价值还是注重金钱。在自己的范围内,经常就是不需要买大件,其实每次消费10块钱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一天不一定就只会用一个10块,或许是好几个10块,所以当累加起来就会变多了,也会导致负债产生。

如果买大件,只要我想好,其实我真的也不会犹豫的。只要想,只要计划好。而这个“只要”又变成另一个木马。木马一直都在,有没有看到,有没有去转换频率。

你也可以想想,如果是你,孩子跟你要钱,你是会怎么来给?是根据买的东西?根据每天的零花钱?根据价值?

其实这真的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或者看着一块钱少,可别忘了,什么都是积少成多。

知识是,经验是,财富是,人脉是,…………。

这个力量是从小到大的,等到爆发的时候,才知道,哇塞,这个厉害了,可以创造好的,也可以创造坏的。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上。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