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的心理揭密】
【“吸引力”的心理揭密】
【“吸引力”的心理揭密】有关社会感知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通过极短时间的观察即可形成对一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印象怎么样以及如何对不熟悉的人作出最佳反应,公式起很大的作用。比如,售货员知道,她应当怎样对待一个新的顾客;海关关员只要对一位正在走过来的游客看一眼,就可以决定是否该仔细检查他的行李;餐馆服务员看到顾客一进门,就知道应该向他推荐什么样的菜肴。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交往主要是因为客观目的,很少是,也许根本不会是因为一个社交伴侣一定要遇见另一个社交伴侣。
这里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人们在这种多半较为短暂的社会交往中,对一些人可能会产生多一些好感,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什么好感。但是总的来说,对很多这样的相遇都不会有太大的感情投入。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相遇不会自动使人想到继续交往或者以后再次见面。但是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很多牢固的社会关系应归因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偶遇。在起初完全无意识的首次相遇中,有些事情肯定会使当事人想到继续交往。社会关系能够继续发展,而不是在短时间内结束,显然是其他的条件起了作用。那么,一次短暂的相遇能发展成为长期的社会关系,这是因为什么呢?两个人之间的邂逅能结成友情或爱情,这又该如何解释呢?个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启动自我体验
请您尝试列举决定您曾经感到被您最好的朋友所吸引的原因。您再努力总结一下影响您顺利结识一个人的原因。最后,什么原因使您对周围的某个人感到特别讨厌?现在请您比较一下您对这三个人的描述。您现在能猜到哪些原因能增进,哪些能阻碍令人满意的社会关系的形成了吗?
一、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是决定两个人之间能否形成相互吸引的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的几率有多大,同样取决于空间距离。(Latané et al.,1995)两个人之间因相遇而产生友谊,大多是因为比邻而居、同班学习或者为同一个雇主工作。(Berscheid & Reis,1998)这种联系因此表明,与那些在附近能够定期看到和遇到的人建立联系,是最容易的。当然,社会规范肯定也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在经常相遇的场合希望彼此友好相处。最后,这种经常相遇的机会也能为彼此了解提供良好的前提。
二、提供刺激物的频度
提供刺激物越频繁,人们见到或听到刺激物的次数越多,人们对刺激物评价就越好。罗伯特·扎乔克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内在联系:他让测试对象看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单词。他说这些词来自土耳其语。他让参加实验的人猜哪些单词是褒义的,哪些单词是贬义的。想不到测试对象的回答惊人地一致:他们猜Civadra,Jandara和Lokanta是褒义的,而猜Saricik,Afworbu和Ikitittaf是贬义的。测试对象是怎样猜到这些单词的不同含义的呢?一方面,对某些单词的回答取决于它们的外形;另一方面,测试对象的回答也取决于他们以前看过这些单词的频率。看汉字、无意义的音节以及人的脸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绝对不是只在实验室中能发现这种内在联系。
当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建成时,这个“怪物”的设计曾一度遭到冷遇,因为人们觉得它很丑陋。后来,这一建筑物的图片向公众大量发行,久而久之它就成了巴黎令人喜爱的标志。
人与人朝夕相处如何增进社会关系,很多年前在一所警察学校就已经得到证明。按照当时通用的惯例,将这些准警察按姓氏的字母顺序进行分班和分宿舍。六周后进行的调查结果是,参加者中总共有65对成了新朋友。其中29对(占45%)的朋友的姓氏第一个字母不是相同就是在字母表中相邻。由于这种独特的分班和宿舍分配方式,Schmidt更有可能和Schneider或者Richter,而不是和Apel交朋友。朝夕相处明显能使人产生好感。“频繁露面”这个因素还能在其他方面发生作用。
请您给自己照一张头像,将照片洗印成正反两张照片。您更喜欢这两张照片中的哪一张?您还可以问问您非常熟悉的同伴,他们喜欢哪一张。您的评判同您亲戚朋友的看法一致吗?您很有可能对那张印反的照片评价更高,而非常熟悉您的人可能认为那张正常的照片更好。您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评价呢?
人们每天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左右相反的脸,对此已经很熟悉;而人们在照片或胶卷上看到的则相反,正如别人看到的一样。可见,熟悉效应的结果是,人们经常认为自己的照片——与他的好朋友和熟人的看法相反——照得不好。政治家们非常了解这种在公开场合频繁露面的作用,因此他们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在尽可能多的人面前——最好在媒体上——露面的机会。
上述内在联系可以说明,经常遇到的某个人,就可以争取他成为朋友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频率相遇不完全是形成社会好感的决定性因素。警察局案卷表明,抢劫案和谋杀案中罪犯和受害者有不少是相互认识或比邻而居;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处于同一个社会环境。因此,人际间的频繁相遇即使有助于人们相互之间形成好感,但肯定不是决定性因素。
三、外表的吸引力
如果询问熟人和朋友,他们在评价他人时是否注重他们的外表,那么,他们通常会说,外表仅仅是非常表面的特征,在评价他人时不起什么作用。对他们来说,吸引力更多的是由内在价值决定的,但实际上,在所有工业国家,化妆品的花费都很可观,整容外科专家从来不愁缺少顾客,此外,大多数人对据说能美容健身的体育活动趋之若骛,这一切怎么能够与上述标准答案相吻合呢?因此,有时必须采取这样的措施,以便对外表进行某些“修补”,因为根据一些研究人员的说法,容貌的魅力是由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这种说法主要以下三种认识为依据:
——在对容貌的魅力方面的评价高度一致
如果请调查对象用刻度为1-10的标尺对所提供的脸型作出魅力评价,那么,结果将是,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来自多么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评价都非常一致。
——幼年时就喜欢漂亮的容貌
朱迪思·朗格罗瓦让两三个月大的婴儿成对地看各种不同的脸部照片,并且记下这些年轻的测试对象长时间注视哪些照片。结果表明,婴儿们更喜欢看漂亮的脸蛋,而不喜欢看不太漂亮的脸蛋。很明显,婴儿能够根据不同魅力作出区分。这些测试对象还很小,还没有学会美学的文化标准。朗格罗瓦强调说:“婴儿们不看《时尚》杂志,也不看电视节目,但他们能作出与成年人同样的评价。”
——容貌的魅力与某些特征的紧密联系
观察者要根据脸型评价魅力,就会考虑脸部的某些特征,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女人的眼睛大、颧骨高、鼻子小、笑靥动人,那么她的脸就有魅力。而一个男人如果下巴宽,就能得到正面评价。通过自身实验还能体会到影响魅力评价的其他特征。朱迪思·朗格罗瓦推测,普通照片具有高刺激值,是因为它们与典型例子——面部的特别标准的例子很相似,因而显得很可信。
人们为什么在社会关系中喜欢漂亮的人?
一方面,肯定可以归因于通行的公式,根据这种公式漂亮的人比不太漂亮的人具有更多正面的个性特征。因此有人就认为,长得标致的人同时也是有文化的、成功的、友好的和平和的,是具有很高社会阅历的。众媒体在强化这种公式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只要看看,在几十年中,好莱坞卖座率最好的影片都是怎样塑造人物的,那么,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长得漂亮的男男女女比不太漂亮的人更聪明、更有道德,也更平易近人。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一张照片综合的面部特征越多,大多数观察家就会认为越漂亮。您能解释自己的这种选择吗?某些有据可查的内在联系也是以公式为基础的吗?如果总结90多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的体型美不美,其实同他的智力和自我价值是没有关系的。当然,也不能排除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影响,因为在考试的时候,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的面部魅力评价越高,几年后他们取得的成绩越大。
这样的结果说明,人事主管和上司在招录面试和决定升职机会时,也会受当事人的外貌的影响。在以个人主义为取向和以集体主义为取向的文化背景下对魅力的不同评价。拉德·惠勒和金永美让很多生活在以集体主义为取向的文化背景下的韩国人看许多男男女女的照片,并根据漂亮程度进行分类。结果是,他们认为长相端庄的人是正直(高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也就是说将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具有很高价值评价的社会品质赋予了他们;反之,韩国人不认为富有魅力的人是独立的、自信的,因为这些品质只有在以个人主义为取向的文化背景下才是值得追求的。长相好的人,根据普遍适用的公式也是一个好人;但怎么好,要视各种不同的文化而定。
【“吸引力”的心理揭密】丁俊贵
2018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