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写作工作坊随笔散文

置身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读书学习

2017-04-22  本文已影响145人  后窗

01

近几年,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强势崛起,互联网成为当下最大的社会变量,网络生活正在全方位立体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作为精神生活之一的读书学习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很多习惯到实体书店买书、到图书馆借书、手捧纸质书阅读的人不能适应新的阅读生态,认为网上卖的书多数不可靠,认为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等都是缺乏思维含量的浅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罗列低头族、朋友圈和碎片化阅读的种种弊端,认为低头族都在沉迷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朋友圈严重影响了读书学习的专注度,碎片化阅读浅化了人的思维能力,等等。

我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由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阅读领域的新事物为社会整体阅读生态的改善、阅读介质的多样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我观察,很多低头族都在用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并非低头者就是在玩游戏;很多朋友圈里转发的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好文章,或名家名作,或名师名篇,或图文并茂,或趣味盎然,即便是广告推文都写得文采斐然,感情饱满,具有感染力,尤其是期刊杂志、自媒体作者的微信公众号更是好文不断,内容之丰富、品位之高端是很多传统阅读方式无法具备的,不管哪一类读者都能在朋友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字作品来阅读。

在这些新事物产生之前,人们主要通过阅读纸质出版物,观看电视机、录像,听广播等途径来获取知识和信息,纯粹的确是很纯粹,但也有某些不足相伴,比如受众相对集中、地点基本固定、时间不够灵活、阅读视野相对狭窄、信息传递缺乏互动性等。而如今人们读书学习的渠道、方式变得灵活多样,不仅局限于书房、办公室、电脑旁等固定场所,只要能挤出时间来,手里有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都可以进行读书学习、写作等精神活动。

看不到新生事物的优长,和过分迷恋新生事物的实质是一样的,都不能客观地对待自己经历的一切,属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进而在自己前进的路上主动放上一块块绊脚石。

02

记得三年前为了能在乘地铁、等公交时写文章,我特地买了一个ipad,安装了word软件,结果拿在手里太大,打字非常慢,感觉不方便不舒适。后来更换了大小适中的智能手机,拿在手里方便自如,当我发现备忘录这个功能时异常惊喜,对我来说,它哪里是备忘录,分明是电子作文本,打开就可以写作,而且随写随保存。于是,思考、写作成了各种碎片化时间里的主要活动,一篇篇文章就是早晚上下班的零碎时间在飞驰的地铁里写就的。

慢慢地,我的手机里存了越来越多的文章,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转移到电脑上,正当我为此愁眉不展时,手机微信诞生了,有了微信朋友圈,不久之后微信有了电脑版,有了微信公众号……一篇文章,不论是在手机里还是电脑上,都可以通过微信或QQ进行随意转换。

读书之路、写作之路、学习之路在这些现代信息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游刃有余、畅通无阻,天涯海角变成了近在咫尺,爱好读书的人不用担心没有书读,不用担心无学可求了,即便是在广大农村不少人都有了随时可以上网的智能手机,参与读书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在这种良好的客观物质技术的支撑下,我们需要在主观方面多作一些努力。

一要增强读书学习的自我提升意识。

不能否认,人自身的发展速度远远地落在了现代科技的后面。我们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少部分精英分子仿佛是时代的弄潮儿,在劈波斩浪中引领科技的潮流,引领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能够及时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而大多数人则是喜欢安于现状的,吃饱穿暖就活得悠哉游哉,读书学习在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就自然而然地画上了休止符。

我的一位同事去过德国以后回来十分感慨,他说,在德国的大街上,不论看到什么年龄段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精气神,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们当然也能在大街上看到有精气神的人,但更多的人呈现出来的是疲惫、焦虑与玩世不恭,内心的浮躁与肤浅通过外部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缺乏一分从容与淡定,离优雅气质尤其远了一些。

追其根源固然有很多因素,但不注重通过读书学习进行自我提升一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读书学习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等到考上大学找到工作以后它的使命就完成了,殊不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实践中的自主读书才是提升工作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关键。直到生命终结,这项活动都该是每天与我们相伴相随的,在我看来,读书学习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佳良方。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应该增强读书学习的意识,不在这个最重要的方面寻找推脱的理由。

二要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习惯。

人是情感的,也是多变的,很容易在某个事物、某种条件或某一情境的触发下产生一些感性的行为,比如:参加了一次读书交流会受到启发,便热血沸腾地下决心天天与好书相伴;出席了一个新书发布会,被作家的现场分享所打动,回来立志每天写1000字……类似这种三分钟热血的事情不论在大人身上还是在孩子身上都会经常发生,这并非不好,能时不时热血沸腾一下的人恰恰反映了他内在生命力的活跃,情感和思维的发展潜质非常好,若能让这种短时的热情在不断的刺激和强化中得到持续,就会在这个人的身上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当读书或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良好习惯时,持之以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要主动关照自身生命品质的进阶。

虽然物质生活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但从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品质生活阶段。人们穿衣不仅满足于有衣可穿,还要讲究衣服的款式、质的和舒适度;吃饭不仅满足于有饭可吃,还要讲究饭菜质量、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住房不仅满足于有房可住,还要讲究装修风格、周围环境和居住感受; 同样,对于阅读,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书可读,更要关注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心境的设置和阅读个性的保护;对于学习,除了校园里的学习,更要善于利用多种学习渠道,丰富岗位学习经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一生受用的学习能力。

在追求品质生活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关照自身生命品质的进阶。每个人的生命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可以说“变化”才是生命的本质,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变化得快一些,有些人变化得慢一些。相对而言,喜欢读书学习、有追求有想法的人进阶的速度会比较快,而安于现状、思想保守、拒绝读书学习的人则进步缓慢,甚至到老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基于以上认识,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思想认识、行动实践都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读书学习介质,把读书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促进生命品不断进阶的路径。只要能乐此不疲地坚持下去,收获的不仅是快乐、充实,还有如蜜般的幸福与拔节式的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