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复盘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一一自我)
一,本我,超我,自我
① 本我也就是本能,由各种欲望组成,像性欲和攻击欲,还有后来弗洛伊德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它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和核心,是燃料,也是能源。
本我遵循的原则一一一是享乐原则。
② 超我,相当于是人格中的管制者,代表着道德。道德,也就是人类集体认同的一个规范,这个集体可以是家庭、社会、国家、民族和文化共同体等不同层面。当然,也有超出所有个人和集体的普世道德,或抽象道德。
超我遵循的原则一一一是道德原则。
③ 如果一个人只有超我,那这个人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自己。
可以说,本我是野性,超我是德性。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冲突。这就需要一个协调者,而这个协调者就是自我。也就是环境允许一个人做什么,这个人就做什么。如果环境特别强调道德,那一个人的自我,就会将呈现出来的人格面具,朝超我的方向调节一下。
作为协调者,自我奉行的一一一是现实原则,
二 大师们对自我的认知
①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体验与思维,是实体与镜像。思维因为可以形成文字,可以有逻辑,所以被人类重视,但要了解一个人,你必须碰触到他的体验。
② 温尼科特将人的自我视为一个能量球,能量球可以是伸展的,也可以是萎缩的,可以是彩色的,也可以是灰白的。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能量球。
状态:它是伸展的,还是萎缩的;
色泽:它是多彩的,还是灰白的;
内在:是流动的饱满的,还是僵硬的干瘪的;
……
三 自我的五个维度
①自我稳定性
一个人的自我,有外壳,也有内在。而自我稳定性,主要看的是,这个人的自我外壳是不是结实,在关系中能否守住自我不崩塌。
主要是看一个人的容器是不是结实,容器容纳对方的情绪和活力
一个人的自我最好是一层敏感、坚韧、有弹性的皮肤
自我稳定性低的人自我外壳是破碎的,他们往往拒绝交际
个人观点:如果一个人对诸事都有着正见,那么他的容器一定是结实的,他本身也是自信的
② 自我灵活度
自我灵活度高的人,可以敏感地感知他人,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有三种:父母、成人、儿童,自我灵活度高的人能自由切换这三种身份,也包括在关系中,姿态的高低、强硬程度等驾驭自如。
③ 自我疆界
自我疆界讲的一人对外界的感知和态度,代表了一个人的自我可以伸展的的空间
自我疆界小的人对家以外的广阔世界有敌意的感知,表现为:自闭、宅。自我疆界大的人对新的世界有占领的欲望,常常喜欢旅行、接触新鲜事物
如果发现自己的自我疆界太过于狭窄,想拓展它,那么,可以好好去觉知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敌意感知,也可以不断尝试换各种新的环境,去和这些新环境中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头脑和潜意识中的想象敌意关系就改变了
④ 自我力量
相对于自我疆界自我力量常常难以改变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力量偏弱,那么你给他太重的任务,他可能承受不了
⑤ 自我组织力
自我组织力,指的是自我重组的能力,它体现在我们面临高压环境时的表现
自我组织力差的人,在高压下会尽力维护自恋,只听得进满足自恋的信息,排斥伤害自恋的信息,即:鸵鸟心态。例如:人的惰性,就是怕做事失败后导致自我攻击--“你太差了!”
自我组织力强的人,却能在极为不利的情形下,听得进去破坏自恋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
本我,也可以视为“内在小孩”,而超我,则可以视为“内在父母”。但相对而言,本我和超我的概念,比“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解释范畴要大一些。
四 自我建设
1)从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入手,并且持续努力,不断地去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
2)将自己放置在友好的容器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