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庸小说的一切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闲话武侠

小芷若,大江湖

2016-04-08  本文已影响320人  314
倚天屠龙记封面

最近读了《倚天屠龙记》,周芷若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所有的小说都是以现实为背景,又有一些抽象的、特殊的限定条件,因此要了解一个小说中的人物,既要分析这个小说的预设背景,又要用同理心来理解这个人物。《屠龙》的体系中,所有人追求的有六样东西:金钱、美色、声望、小范围特定地域性的权力、对所有地区生效的中央权力,个性的满足。几乎每个人都会去追求前五样东西,一些特殊人物会追求第六种,比如何足道、张无忌。如果要对这六样东西分个层次,毫无疑问,权力是钱、色、名的核心,对个性的追求是唯一摆脱被权力玩弄的机会。各大门派拼命练好武功,其实就是在比拼暴力能力,暴力是权力的保证。


参赛权

赵敏

《屠龙》的背景设定在元朝末年,当时的社会阶层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当时依附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者,大概分为两类。
  1. 元朝蒙古皇族,以赵敏等为首的一干人物。

    这些人拥有中央特权,不受地域限制,到哪里都能调动权力,比如赵敏和张无忌要去冰火岛找谢逊借屠龙刀,沿途官员都想要巴结奉承,地方上的人力也要受赵敏支配。不仅如此,这些人还拥有超于汉人的特权,比如万安寺的军官可以任意上街虏获妇女而不需要受到任何惩罚。当然这些特权最基本还是对财务的支配权,吃饭不用给钱,买东西不用给钱。

    这种特权必是人人都想要的,拥有特权的人必然成为所有人的靶子。这种一本万利、高风险的生意,敢想的多,敢做的就少了。特权者也绝不会认为特权有什么不正当的,快意人生岂止于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一旦明白了权力滋味,就像上瘾一样,拼劲所有也会想办法去获得这种快感。反过来说特权阶级对于失去特权充满了恐惧,必然会对所有挑战特权、争夺特权的人吃肉喝血,任何一丁点反抗的苗头都要打压。

    特权阶级为了维持其特权,最大的工具就是人数庞大的军队。

  2. 归附于元朝的乡绅土豪。

    这些人中人数最多的应该是有钱无权的乡绅,比如被朱元璋偷了牛的那家人,这类人没有武力,基本没有参与到本书的争斗中。

    归附者中最值得说的是为了获得特权而归附蒙古的地方帮派人物,比如玄冥二老,这些人无法完全享受中央特权,但比地方帮派的权利又大一些。

二是试图推翻元朝统治的汉人,这个群体也是本书的主要人物,比较复杂。

这个群体跟第一个阶层的对立关系非常明确,这些人追逐的就是第一个阶层现在拿在手中的特权。

  1. 身负绝学的地方帮派

    这些组织往往不大,从书中来看大多维持在几十人至几百人左右,昆仑派、武当派等皆是如此。比如光明顶比武的那一节介绍班淑娴,说她是方圆五百里内无人敢惹,倘若昆仑派人数在几千人,那么他们能威慑的就不止五百里了。再比如,张三丰大寿之际,武当七侠担心火工忙不过来,且室内桌椅不够,而当时介绍上武当拜寿的人加起来也仅几百人,因此推断武当派也只有几百人众。

    规模超出于此的只有少林一派,六大派高手囚困光明顶后,少林派轻而易举被突破,而赵敏麾下并不是对应蒙古大军兵权,能调动的不会是几万人的大部队,丐帮也没有聚集全部势力,推测少林派人数当在几千至几万之间;少林派俗家弟子参与直接斗争较少,因此不当作少林派统计。

    地方帮派由于人数问题,无法和蒙古特权阶级抗衡,也就无法享受中央特权。

    从书中描述看几乎所有门派都是手掷金银,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有一些帮派做些没本钱的生意,这好理解,这些门派享有屠杀、抢劫平民的特权。其他门派,比如武当、少林没有详细描述,但是对比那些为了一定点银两就搭上性命的店小二可是好的多了,证明所有门派对地方的控制权都是能够为其牟利的。实际上地方帮派的奋斗目标仍然是地方特权和更多地盘的特权。

  1. 世俗化、近几十年内发展壮大的宗教势力,也就是明教。

    明教跟地方势力是很不一样的,地方势力之间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往往势力不大,因此需要互相协作,互相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紧密,而明教是全国性质的,在各个地方都需要和本地帮派争夺特权。其次进入地方帮派一般是有门槛的,比如武当七侠就是张三丰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峨眉派纪晓芙的父亲汉阳金鞭也是地方上的望族豪绅。明教作为武装势力却打着宗教的幌子,人人都能入得,不分男女,不分出身,也因此明教才能成为当时仅有的两个全国性质的民间武装组织。地方势力发展到少林派这种规模也没有办法完成中央权力的争夺,但宗教往往是争夺世俗权力的有力工具。对于蒙古统治阶级而言,地方势力是可控制的,有利用价值时不妨发展,构成危害时扑灭;但明教却是必须镇压的,这是根本性的问题。所以明教对于蒙古人和地方帮派而言都是魔教。

  2. 丐帮。丐帮入会基本无门槛,跟明教一样是全国性质的武装组织,但丐帮底层门徒生活水平并不是特别好,所以无法大量吸收人才,近段时间丐帮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帮派势力整体处于衰落的阶段,陈友谅大权旁落之后,丐帮在追逐特权的过程中几乎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三是一无所有的普通老百姓。

其实老百姓就是其他阶级角逐的东西,跟金银、土地等一样。

说实在的,这类人都不值得拿出来一提,比如在客栈几句话不顺耳就被杀了,这种没有任何看点的短命鬼怎么能是主角呢?然后周芷若的出身就是此类,这是她所有悲剧的起源。书中张三丰寿宴上张翠山之死毫无疑问是本书最宏大的场面之一,对比周芷若爸爸死的时候呢?全书甚至看不到周芷若爸爸的名字。周爸爸死的时候甚至不允许周芷若哭一场,开始我以为因为周芷若心机深沉,读到韩林儿奉承张无忌做皇帝,周芷若做皇后,周芷若喜不自禁,我才明白周爸爸死的时候周芷若是不得已,张无忌可以哭给张三丰看,她哭给谁看啊?韩将军什么人杀不得,杀了你爸何妨再杀你一个小孩。张三丰对周芷若的处理其实也值得寻味,为什么不找一个跟周爸爸一样普通的船夫农户领养,施舍几两银子这些老百姓不定多高兴呢。张三丰之所以把周芷若送进峨眉派,大约是因为周芷若照顾张无忌比较得力,张三丰觉得这个小孩算是讨人喜欢才送进去的。

周芷若用她亲爸爸的死加她自己的隐忍、努力赢得了逐鹿的参赛权。

周芷若

心理路程

周芷若的人生起伏和全书的几个节点性事件一一对应:

结语

“芷若”指的是白芷和杜若,这两种植物的花都很小,只能用来装饰其他事务,自己却做不了主角。这大概就是周芷若名字的含义吧。江湖很大,多的是像周芷若一样在夹缝中求生的人,可爱又可怜。江湖充满了无奈,但无论如何,周芷若也要沉下心好好的活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