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9:《论语》学习第59天
《论语.述而》第59天。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里说出了孔子在家庭当中的一个状态。从历史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我们以为孔子是一个很古板,比较严肃的一个人。但是在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在家中,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没有任何忧虑的一个人。难道孔子真没有忧虑吗?肯定不是啦!孔子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忧苍生,但是他不会把这种忧虑显现于脸上,把这种忧虑和烦恼带进自己的家庭中。这正好显现出了孔子所说的:智者如水。自由,没有烦恼,活泼,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士在外工作后,晚上回到家里,就摆着一副大老板的面孔,好像一家人都亏欠他似的。他把这种工作中的情绪和烦恼完全的带入了家庭,让家庭生活在一种很压抑的空间里。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家庭和工作分清楚,工作中的烦恼和不开心的事情,应该在进家门之前完全的清除掉,回到家以后我们就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我们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样女性也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应该老是为一些小事情发脾气,要体谅家人在外的辛苦和不容易,多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情,多多开导。让家庭保持一种融洽和睦的气氛。这才是一个智者所为。
孔子说自己很久没有见周公啦,那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心情非常的好,他的身体非常的健康。一个智者他首先要懂得怎么样让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一个人他想要身体健康,首先要心情愉悦,而且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如此他才能保持心宽体舒。一个人只有保持心情平静平和,不为世间纷扰所动,他才能达到一个长寿健康的境界。所以孔子说仁者如山。孔子就像那一座喜马拉雅山一样,毅立不动。世间所有的纷扰不为所动。所以他能保持自己身心完全的舒适健康。
现在的人都非常的多病多痛,身体都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物质欲望太多,生活水平高了,条件便利了,出门都不用走路了,爬山也不用爬了,而是坐着缆车就上去了。全程都可以,只是领略风光不用体力。看似生活好了,但是病痛也多了。所以要想身体健康,一定要清心寡欲,多动手少动嘴。
这里孔子又一次讲出了他的学术思想。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和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达到,但是我们一定要为自己树立起一个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没有舵的船,不知道驶向何方,那么终究会被海水淹没。或者说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近太小。就像在大海中远处的一个小岛,虽然我们经过努力也上了岸,或者是靠近了岸,但始终还是身处于茫茫大海之中,无法再去到更远的地方,无形中给自己设限了。
一旦我们有了目标,无论目标有多大多高多远,首先我们都要从人道起步去做,这就是我们的起点。要以德来实施我们的每一步。
当一切都准备好之后,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自己的内外双修,才可以把这个德真正的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要有仁心。仁心,一方面指的是我们内心的修养,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些内在的东西,外在的表现就是我们爱人爱物,我们对世间的一切都拥有爱心,当然我们也爱自己。
人一生中真正做事的时间并不多,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待在家里与家人一起共同去度过,那些平凡而重复的日子。所以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需要多才多艺,这样的生活才不会枯燥乏味。古代的艺指的是六艺,那我们现代的艺就是狭义范围的艺术,包括琴棋书画之类的四大方面了。
我鼓励每一个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去学一门乐器。如果他能掌握两门乐器当然最好,但是孩子的时间毕竟有限,能学会一门乐器并坚持下去,那是对他的智力的开发,还有性情的修为都是非常好的。四岁是一个孩子启蒙最好的阶段,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学什么东西,基本上只要家长能坚持,孩子最后都会坚持下来。所以说,世间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辛勤付出的家长。孩子做什么事都是不坚持的,只有坚持的父母逼着孩子最后坚持下来,走向了成功的一天。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阻力,但是我们家长一定不能心软,随孩子的性而去,这样的话孩子无论学什么他都会中途放弃,半途而废。因为对人来说,玩永远是最开心的事情,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贪玩。学习是不开心的事情。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呢?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没有知识就无法走向社会!所以我们不得不学习。总之,在艺术方面,只要有一样兴趣爱好都可以伴随我们一生,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不会那么的单调,那么的乏味,一定会变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