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良好心态——悲伤的时候得有个依靠
1
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们从个人内部入手,探讨了如何掌控个人情绪,提高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韧性,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情绪宣泄的角度,谈谈如何给予青少年外部的情感支持。
一些心理的疾病,很多时候是由于内在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或者困惑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这些不良的情绪堆积过度,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影响认知取向,形成对人、对事形成消极的刻板印象。
一种情况可能是低估个人价值,给自己贴上无助的标签,认为自己怎样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这类孩子一般表现出胆小,孤僻,冰封内心世界。
另一种情况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与外部环境,容易激动,同时又容易低沉,给人一种很浮躁的感觉,并且自我中心非常明显,认为世界都是欠自己的,家长老师讲的任何道理都是套路。
如果碰上这样的极端个案,帮扶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融三寸,亦非一日之暖。更糟糕的情况是,去哪里寻找一个合适的“帮手”呢?
所以,我们得未雨绸缪,给孩子们提供积极的外部情感支持,为孩子良好的心态提供温暖的呵护。有远见的父母都不会忽视这一点的。
根据多年与青少年相处的经验,我总结出一个比较容易操作,也比较容易出效果的技能。
2
尊重并且积极倾听,做孩子的依靠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而且几乎所有的亲子教育书籍都会不约而同地把这个方法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这是因为尊重和积极倾听是沟通的逻辑起点,哪怕是面对小孩子亦然。至于效果,请容我说一句真心话,好得没办法用语言描述。
但是我们很多家长朋友们难以运用。
以权威获得孩子的服从,既高效,又省心,这是很多家长采取的办法,也是最古老的教养方式了。其作用也仅限制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之所以年级小的孩子很容易服从家长的权威,那是生存的需要和自我意识尚未形成。
对于出于“暴风骤雨”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阶段的孩子,权威似乎不管用了。不断听到一些家长朋友说现在的孩子难教的抱怨,其实不是孩子难教,而是你的孩子长大了,方法需要迭代了。
3
尊重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主观感受。
让孩子获得被尊重感,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组织家庭会议。
举行每月一次的家庭会议,通过设定主题,总结过去一个月的情况,计划未来一个月的目标,让孩子参与一些重大的家庭决策,让孩子感受到他在家庭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和被尊重感。如果一个孩子有这种感觉,那么他的内心是安全的,有爱的,心态就会趋于平稳。
一旦孩子参与讨论而形成的计划目标,他会产生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尤其是当他的建议得到肯定时,尊重感和参与感就会油然而生,作为家庭的一份子的凝聚力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也会获得一种契约式的约束,以便家长可以在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等情况时,拿出家庭会议记录,让他反观自己参与过的决定,做过的目标,从而达到“行不言之教”的效果。
4
倾听容易理解,但是怎样才是积极倾听呢?
当一个孩子在你面前喋喋不休说着说那时,有些家长的确是能够耐心地听完孩子的诉说。不过一等到孩子诉说完,马上就给建议。例如,你应该怎样怎样,你不应该怎样怎样。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蒙了,慢慢地,孩子就不喜欢和家长交流了,宁愿躲在房间里无聊也不想多说一句。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诉说只是一种宣泄,需要一种共情,并不是要建议。因为孩子本身可能已经把事情处理完了,或者他只想获得一种肯定而已。如果他真的需要建议和帮助,一般情况他们都会用直截了当地提出的。
如果一个孩子跟你诉说老师冤枉了他。作为家长,除了耐心倾听之外,应该在他感觉很委屈时说,“你那个时候肯定很难过,如果换做是我在你这个年纪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可能会哭鼻子了。”而不是告诉他说:“坚强些,被老师误会总是有的,好好学习就好了。”
前者是一种共情,会使交流继续;后者是一种说教,会使交流终止。
当孩子获得你的共情时,你就可以问他:“我很想听听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或者说:“我很好奇你当时是怎样挺过那段艰难的时刻?”
这样就会避免无聊的说教,而且把解决问题的“球"传回到孩子的手里,就算到最后需要你的建议,也只不过是在孩子的方法上稍作延展而已。
积极倾听达成,问题得到解决。一举两得,其乐融融。
5
做孩子的依靠,是指除经济保障外,心理上的情感依靠,简而言之,孩子想悲伤哭泣的时候,父母能够提供温暖的肩膀给孩子依靠。
经常听到很多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这些都是没安全感的体现,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讨好一个外在的标准,而一个有温馨、富有心理营养支持背景下成长的孩子会做积极的内归因,会以个人掌握的实际知识来作为评价的标准。
给孩子提供强有力的依靠,需要一颗宽容的心,来容纳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必然会犯错,一些错误是因无知犯的,一些错误是大脑还不成熟,难以抑制个人行为犯的,一些错误是同伴诱导而犯的,等等。
给孩子提供强有力的依靠,需要一种相信孩子会积极成长的态度,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所以,请对孩子的成长充满“盲目的乐观”。
给孩子提供强有力的依靠,需要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方法。不要因一件事就一整个星期给孩子拉黑脸,更不能用粗暴的语言责斥孩子,挖苦孩子。心灵的创伤,会疼痛很多年,心灵的创伤,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给孩子提供强有力的依靠,需要提供一个可以让孩子哭泣的肩膀,同时需要让的孩子知道,无论他做错了什么,他的背后有温暖的亲情,有强大的支持力量。
6
尊重和积极倾听,做孩子的依靠,并不是盲从孩子,也不代表放养孩子,而是需要技巧,需要艺术,需要细水长流,需要一颗平静安详的心去呵护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当然会有个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