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和涵育下一个“钱学森”

2021-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石冈

寻找和涵育下一个“钱学森”

2021年12月11日,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110周年诞辰。在“科学家”三字面前冠以“人民”二字,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钱学森同志的身份,客观来见,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人民”两个字也揭秘了“钱学森”何以成为钱学森,成为110周年诞辰之际最该被中国人记住的一个科学家。

今天,作为教育人,我们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与贡献,就是要思考“寻找和涵育下一个‘钱学森’!”

一、谦逊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深深扎根人民者的真情流露

一位中学老师给钱学森写信:“我只能教低层次的东西。不像您,是杰出伟大的科学家,能够创造伟大的事业。”钱学森回信:“不,我只是蛋糕表面的糖衣。蛋糕要想味道好,里面的用料必须好。基础非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不要瞧不起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轻人的灵魂。”

在一般人看来,钱学森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是在表现一种谦逊。实际上,看过电视剧《功勋》的人,都会对功勋人物张富清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多次荣立战功。转业后却从来不提及自己立过战功的事儿,而是默默地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对于张富清而言,自己所获取的军功章,不过是替那些牺牲的同志领的,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到了晚年,这种朴素的感情更是进一步升华,不深深扎根人民者,便无法成就人民的伟业,而成就人民伟业的天之骄子,说到底就是人民的一员。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理解,对于钱学森而言,谦虚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深深扎根人民者的真情流露。

二、爱国是中国人的根本,更是世界公民的根本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高徒有子讲:“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意思是说,孝弟是做人的根本,做人不能忘本。这个“孝弟”,实际上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稳固的家庭单元结构的根本。

两千多年过去了,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拓展路径,“孝弟”这个原本用于稳固家庭结构的根本,正在逐渐拓展用于稳固邦国、天下的大结构。到了今天,爱国应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爱国主义同时也是世界公民的根本。

钱学森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回忆:“交大的毕业生,都是由铁道部分配工作,所以都是有饭吃的。但是我们学习并不是只为了有饭吃,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

193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机械工程学院的钱学森,受鲁迅先生“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思想的影响,开始选修航空工程课程,到图书馆借读“飞艇、飞机和航空理论的书……美国火箭创始人戈达德的书也借来看……还借过一本英国格洛尔写的专讲飞机机翼气动力学理论的书来读;总算是入了空气动力学理论的门。”在这样博大的家国情怀和超强的学习能力支撑下,钱学森于1934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考试,并成为唯一的航空门留美研究生。钱学森辗转求学,负笈海外,志在报国。即便是后期遭到美国百般阻挠,被拘留软禁,钱学森也从不退缩一心回国,终在1955年回到新中国后走上献身国防的强国之路。

在钱学森读中学期间,曾经画过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的是刚出土的竹子,背景是淡淡的水墨晕染开来。如果走近些看,我们会发现画上的竹子所具有的节竟然勾勒得十分清晰。当时很多人觉得很奇怪,小竹子刚出来应该会是“笋样”,“竹节”为什么会如此分明呢?和实际情况不一样,似乎是有点错误的画,却得到了老师的大加赞赏,“这幅画画得很好!”老师想在他的画上写上评语,却舍不得,于是重新拿纸写下“此画深有雅意”,取了别针别在画上,这幅画从此留在了学校的档案室。 小竹子有节——恰是少年钱学森想要在画作中表达的。作为读书人,从小要培养自己有节气,不怕困难,不爱钱,爱祖国,爱民族。

二、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根本,更是深植人民者的必修课

习总书记在2020年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根本,更是深植人民者的必修课。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才能真切体会到人民幸福面临的痛点。只有真正沉溺于这个痛点的突破,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而这些,恰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竭的创造动力和创新源泉。

三、全面发展——学好本领为人民

钱学森晚年提出了关于提升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新思想新理论——大成智慧学。所谓“大成智慧学”,就是“集大成得智慧”。具体来说,它强调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以人为主的人机结合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信息、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总体设计,群策群力,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1997年春,钱学森明确与全面地阐述了“大成智慧”的实质与核心。他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就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与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这似乎是我们观点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如果没有艺术,只有科学,那么就缺乏想象;如果只有艺术,而没有科学,那么可能就得不到持续的发展。钱学森曾说:“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因此,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路上,全体教育人要“突出素养导向,落实五育并举”。

在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之际,或许我们能从钱老身上,找到“寻找和涵育下一个‘钱学森’”的教育智慧。只有人民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钱学森那样的“人民科学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