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新媒体写作的三个误区
新媒体写作最重要的是产品能力,产品能力是格式化写作,写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套路、模板、只有训练掌握格式化写作,你才有可能持续创造且质量稳定。
误区一: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只要坚持新媒体写作,终会成功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1)农民种地一辈子,早就超过10000小时了,为什么袁隆平只有一个?
2)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码头装卸工人,他们的努力时间远远超过了10000小时,他们成为大师了吗?
3)开车超过10年的老司机路上比比皆是,哪一个的车技能超过职业赛车手。
4)能举的例子兼职数不胜数.....
这里我不是刻意抬杠,早在1973 年,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与威廉·蔡斯就合作发表了一篇对比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论文,1993年,埃里克森与另外两位同事基于大量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
格拉德威尔正是读了埃里克森1993 年发表的论文,才抓取出来一个“10000小时定律”。他没有提“刻意练习”这个主概念,但却写成了那本非常著名的书《异类》,自2009年出版后一时风靡全球。
时间到了2016年,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论被误读,于是出了本书《刻意练习》。埃里克森在书中强调,并无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让人成为大师,不少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专业技能的习得不是花了10000小时。在这本书中,埃里克森使用的数据也非“10000小时”。他强调,刻意练习还和天赋、练习方式高度相关,低水平的勤奋练习多少小时都没戏。
罗振宇在“逻辑思维”节目中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你花了10000小时可能也没用,因为思维方式、周围环境、境界等因素,比下笨功夫要重要。
所以,有些话不是以偏概全,很多技能确实可以通过一万小时定律得到印证,但是新媒体写作不是,因为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是在于是否掌握了套路。新媒体写作靠的是方法论、靠的是掌握方法、靠的是琢磨每一篇稿子如何成为爆款的方法。新媒体写作能力 = 核心写作套路 X 不断练习的次数 X 每一篇刻意练习!
误区二、新媒体写作需要积累
曾经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在过去你想写出点东西只能靠你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阅历和知识储备;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搜索引擎的发明,文章需要什么素材、什么样的图片、需要什么例子支撑、需要什么经典诗词点缀,只要你拿起手机或者电脑,随笔一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等着你,你只需要具备‘强大的信息梳理能力!
误区三、新媒体写作要靠天赋灵感
1.新媒体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新媒体写作实际是打造一款产品,既然是产品,那么就应该具备这两个特性:质量稳定+持续提供;而灵感是随机迸发出来的偶然事件,既不稳定也不持续。所以新媒体写作靠灵感是靠不住的,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新媒体写作最重要的是产品能力,产品能力是格式化写作;写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套路,模板,只有训练掌握格式话写作,你才有可能持续创造且质量稳定。
关于格式化写作你可能没意识,但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大量的训练,而且曾经都训练的不错,这就是高中时的语文作文。举个例子例子,比如说总分总。这就是我们训练过的最简单的写作格式!
我再举一个更高级的写作格式比如
一,场景化写作引出一个重点话题
二,针对痛点话题提出一个新鲜观点,
三,正面论证这个观点,小标题加案例。
四,反面论证这个观点,小标题价案例。
五,总结这个观点的意义和价值。
六,给出这个观点具体的执行建议,最后呼吁大家去做。
这就是一个成熟的格式化写作格式。你把这6点打印出来,贴在桌子上,你写文章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格式往下写,他一定会比你漫无秩序的写,写的更快,逻辑更通畅!
著名得到专栏作者李笑来,在他写七年就是一辈子这本书的时候,里面所有的文章都是一模一样的套路。这个套路就是,
第一,我要说的是什么概念
第二,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
第三,这个概念普遍被如何误解
第四,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第五,就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第六,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第七,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第八,这个概念与其他重要概念有没有重要的联系
你看这就是格式化写作的好处,李笑来一本书都用这个格式把所有文章都写完了。因为你掌握了格式之后,只要你把文章的核心利益确定了,那么写出这篇文章呢,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