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是不是非得门当户对?
声明
本文大量摘录蔡垒磊《爱情的逻辑》
故不作原创声明
为什么要求门当户对?
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门当户对是指“钱、权、学历”这些方面的匹配。
这些要求往往是为了今后的婚姻幸福着想,而事实上,这种选择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方式。
试想一下,公司招聘为什么会罗列出学历、项目等条件?难道没有这些条件的人就真的不能胜任公司的工作吗?并不是。
设置这些门槛往往是在挑选众多应聘者的过程中节省精力。并且,过了这些门槛的人,是证明ta是有足够的基础智力、基础抗压能力以及肯付出努力的人。在这种群体里去筛选,十个人中可能有六个自己想要的人;如若不在这个群体之中,虽然也有能够达标的人,但大概率是很少的。
如果你没有那些条件,但在别的方面展现出了较大的实力,诸如人脉资源、项目经验等,也是可以被“破格录取”的。
其实绝大部分的公司招聘,在校招时会较为注重学历,但在社招时,对学历的要求会降低很多(不要以为华为的员工全都是211,985)。
所以说,标准并不是什么必备条件,而是用来降低筛选成本的。
设置“门当户对”的条件也是如此。
我们是为了在有限的精力中挑选出自己期望的人,还希望能够尽可能少花费成本,于是当然会选择迈入门槛的且有大概率能选择到正确的人的群体。
处于“盲选”阶段,确实通过门当户对的限定能够规避掉一些婚后的问题,但如果你对对方较为了解,处于“非盲选”阶段,例如ta虽没有高学历,但你已经知道ta博学多识,那么条件的限定就对ta没太大作用了。
比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什么?
门当户对是为了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相似的三观、更契合的生活方式。
频繁相亲的话,加上限定条件是没错的,毕竟你精力有限。
但如果有个你熟悉的人在限定条件之外,与你的共同语言、三观、生活方式都较为相同,你是否还要执着于门户之见?
此时的门户之见,就只是“是否会在物质利益上吃亏”之见,而这是不是筛选幸福的必要条件?
只能说是重要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婚姻的必选项里一定不包含对物质利益的执着,就算对物质利益的执着是为了在婚后少一些烦恼和额外争执,若你已在其他方式中确认双方婚后不会为了这些事烦恼,目的都达到了,何苦还要执着于手段呢?
要搞清楚,这些条件的限定都不是手段,而是目的,那我们就得明白,这些“目的”必须是你最想达到的目的。
之前介绍过一个游戏,你手里只有10块钱,你需要用它来购买被标价的特质。你只能从中找出你最在意的两项,并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多只能是两项,然后你就不得不包容其他维度的劣势,否则那些“本该契合”的人就被你设置的条件给过滤掉了。
真正决定婚姻幸福的,是两个人在绝大多数事情上的看法和决策一致。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任何统计表明它跟两个人的学历、金钱、地位的一致性有多大关系,如果你认为有,通常是你根据自己和周围的个例导致的归因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