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曼的《快思慢想》之道
晨练的故事
在我所住小区附近的河边,有个面积不大的空地,绿植环绕,非常适宜晨练。每天早上,我会到那儿和一帮来自小区和周边的拳友一起练习太极拳。
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没有什么外在干扰的话,这样的晨练结束后,感觉神清气爽,一整天的状态都会非常好。
不过,生活终究不会那么的完美,我们这些太极拳友的晨课清修时光,总会被几个无所顾忌跳广场舞的老太太打搅。
一大早小区安静的环境就被嘈杂的舞曲打破,总是让人有点儿不开心的。
一开始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和拳友们还据理力争几句,但几个老人近乎偏执地日复一日坚持着,我们也只好灵活变通,主动调整时间,在她们来之前先把太极练完。
这样慢慢地,互相逐渐习惯了彼此的存在,倒也相安无事。
不过,有个问题一直让我感到困惑,为什么她们会如此拧巴?
这几个老人其实都不住在小区附近,有的甚至要在路上花上近一个小时才能赶到这里。她们一大早放起嘈杂的音乐跳舞,一点儿不受周边过往居民的待见,但她们看起来并不会往心里去。
如果她们理性看待这件事儿,重新找一个不扰民又离家近的场地,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做出的判断和选择。
但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一旦有人劝说她们重新换地方,她们总是会说很久以前,她们就在这里聚首跳舞了,似乎这里就是她们晨练的应许之地。
这样的说辞,对我们自然没有说服力,不过她们一直坚持,大家也就一笑了之了。
损失规避本能
《快思慢想》英文版封面最近看卡内曼的《快思慢想》一书,晨练碰过的这个问题重新浮现出来,我才意识到这几个老人如此偏执地坚持,也许可以用卡内曼提出的分析框架(framing)来解释,那就是一般人普遍具有的对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的本能反应。
重新找新的地方锻炼,对她们来说意味着失去这个已有的,并且已经习以为常的锻炼场所。
卡内曼指出,“对损失的本能规避会产生让两方很难达成一致的非对称性”(p304),损失一方的缺失感带来的是痛苦感,而另一方则不会有这种感觉。
这种痛苦感会让看起来损失的一方坚定地维持现状,因此在涉及改变利益攸关方改革中,通常会有“老人条款”(grandfather clauses),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现有的利益相关方。
虽然它看起来是对现状的妥协,但这样的保守力量却是维系各利益相关方的重要因素。
两个自我
我对这个来自生活实例的思考,只运用了卡内曼所论述的判断选择思维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对于这个思维体系的三对精华所在——头脑的系统1(本能性的快思判断)和系统2(深思熟虑的理性判断),纯理性的经济人(Econs)和会犯错的普通人(Humans),体验性自我(the experiencing self)和记忆性自我(the remembering self),卡内曼已经在结论一章里做了非常精要的总结。
阅读此书就像是在聆听大师亲自讲课。
因为是理论的创建者之一,卡内曼的讲述深入浅出,把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的实际运用都讲得非常透彻。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他讲“体验性自我”和“记忆性自我”的章节,其内容对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很有帮助。
趋害避利
比如面对一个让你痛苦的体验,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时间长的,一个时间短的,二选一你会选择哪一个?
趋利避害,通常我们的直觉(系统1)肯定会选择时间短的那个。然而根据卡内曼做的心理实验,受测试者并不一定会选择时间短的痛苦体验。
卡内曼指出,这样的结果和两个心理准则有密切关系:一是尖峰-末尾准则(peak-end rule):受测试者在对痛苦体验做出总体评价时,通常的结果近似尖峰体验值和末尾体验值的平均数;二是持续时长忽略(duration neglect),体验的持续时长对总体痛苦值没有影响。
根据卡内曼的实验,在这两条准则的作用下,受测试者会做出反理性的“趋害避利”选择。这是因为“记忆性自我”在做选择时发挥了主导作用,而记忆的生成可以被人为操控,从而到达让受测试者在不知情的条件下,选择时间更长的痛苦体验,尽管这样的选择看起来并不明智。
度量幸福感
这是普通人根据头脑中的幻觉做出的错误选择。这样的结果,对经济学理论中所假定的理性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因为“记忆性自我”做出的偏好选择和决定,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普通人的利益所指。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当我们把这两个自我的差异用于度量普通人的幸福感时,会发现让“体验性自我”感到幸福的东西,和让“记忆性自我”感到幸福的东西并不完全一样。
卡内曼指出,这种差异的存在,无论是对以追求幸福感为导向的个人,还是对相关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提出了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写作的痛苦
《解除项目》英文版封面在刘易斯的《解除项目》一书的后记里,有一段《快思慢想》一书写作过程的描写,记载了卡内曼几度想放弃《快思慢想》一书写作的痛苦经历。
可以想见,卡内曼为了把学术性的研究内容用通俗直白的语言说清楚,花了怎样的功夫,以至最后在这本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了。
没有看过刘易斯披露的这个幕后,很容易把《快思慢想》这么清晰流畅直白的行文想当然。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它是卡内曼面向普罗大众介绍他(包括和特夫斯基的合作)一生学术成果的心血之作,其构建的思维体系对更好地了解自我、避免陷入直觉陷阱、提高综合判断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值得慢慢读、反复读。
学习小贴士
刘易斯在《解除项目》一书中,讲了一个卡内曼授课的轶事。
据说他在课堂上从来不看书,也没有提示卡,似乎教科书上所有的授课内容都已经在脑袋里存着,随时可以调用出来侃侃而谈。他的学生很好奇他是不是把该讲的内容都记了下来,后来果然被证实了。这个学生因为要上前线巡逻,担心缺课太多跟不上进度,问卡内曼怎么办。卡内曼的回答是,把教科书背下来。这个学生照做了,最后的考试得了满分,还被卡内曼当众表扬了一番。
看来要想掌握卡内曼的这套思维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它背下来。
开玩笑!
如何检查自己读这本书的效果呢?
卡内曼自述写作此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掌握更丰富、更精确地描述判断和选择的语言,来提高我们认识和理解判断选择错误的能力。为此他在书中的每一章末尾,都举出了几个运用关键概念的口语性句子。如果看不懂这几个句子的意思,说明你还没有掌握相关的关键词,需要重新折回阅读相关章节,直到你能轻易理解它们为止。
举个例子:
在《体验幸福》一章里,卡内曼列出了三个句子(p397):
1. “The objective of policy shouldbe to reduce human suffering. We aim for a lower U-index in society. Dealingwith depression and extreme poverty should be a priority. “
2. “The easiest way to increase happinessis to control your use of time. Can you find more time to do the things youenjoying doing?”
3. “Beyond the satiation level of income,you can buy more pleasurable experiences, but you will lose some of yourability to enjoy the less expensive ones.”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但会降低你的不愉快指数(U-index), 还会相应地提升你的幸福感。
想想看,上一次你静心品一杯茶,尝一块好巧克力,观赏一朵花开,读一本好书,看一场好电影,和友人闲侃大山,和家人在一起共进晚餐都是什么时候。这样的quality time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占比多少?
Kahneman, Daniel(2012). Thinking Fast, Fastand Slow. Penguin Books. London
Lewis, Michael(2017). The Undoing Project: A Friendship That Changed Our Minds. W.W.Norton & Company.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