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每日一课18】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七

2020-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思维哥
​【每日一课18】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七讲——真理

微信关注:【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获取更多考研、考研政治信息

【每日一课】

今天咱们给大家接着讲认识论的第二个部分,就是真理与价值,今天咱们主要讲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来,真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既然是一种认识,那么真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既然是一种认识,那么一定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即: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真理客观性的第一点就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也就是那个客体是客观的,因此说: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当然,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因为只有一个客观的东西才能称作是“检验标准”。

好,我们接着往下看,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说真理是一个认识,既然是一个认识,那么就一定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实践→认识→实践......

我们也就可以把它换成:实践→真理→实践→真理→实践......

好了,现在像一个问题,可以这么换吗?

既然是真理是认识,那么就可以换。

但既然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这上面这么多真理呢?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也是这章很容易出分析题的一个知识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其实说白了,就是真理一定是对的。真理一定是对的,这从两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第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是从客体的角度来讲的,客体因为是客观的,所以一定是对的。

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者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从人的认识——也就是主体角度——来讲的,也就是人的认识是正确的。

因此,从客体和主体的角度来看,二者都是正确的,因此,真理是正确的。

咦?下面有一个问题,真理难道不都是对的吗?真理会有错误吗?

我们看刚才那个转化的公式可以看出来,真理有好多个,但我们又知道,真理只有一个,那么,真理到底有几个呢?

真理只有一个,只有这个是正确的,其他的,只是【相对正确】的。

这就是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说,真理本身具有相对性,这个相对性是说真理的正确程度是有限度的。这也是从两个角度来讲:

第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根据客观辩证法(定义)我们知道,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之前的一个认识,在客观世界是原本的样子的时候,我们对它是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当客观世界发生变化以后,原本“正确的认识”就会变得不正确。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客观事物在变化,导致了我们的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

第二,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都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这就是说,即便是客观事物本身没什么变化,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本身也是有着一定的变化的,因此自然科学家才需要不断的去研究这个世界,社会科学家才会不断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大家的认识不会有什么进步,那么大家也就没必要研究了。

所以,我们之前的公式其实是这么一个过程:

实践→真理

实践→真理→实践

实践→相对真理→实践→真理

这样看是不是就合理了。

好,下面我们看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首先,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二者相互依存。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性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他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他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二者相互包含。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所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可分的,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在二者的辩证关系中,真理永远处在有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矛盾本性,是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或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

思维的至上性指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 也就是说,人类最终是可以认识这个世界的,这一点对应的实际上市【真理的绝对性】。

思维的非至上性指人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 这种各个限制实质上是对应的【真理的相对性】。

因此,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这种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而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这种绝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主管随意的东西。这种相对主义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好了,咱们说完了真理,下面咱们看看和真理对立的——谬误。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主要体现在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也就是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

统一性则相对复杂一些,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第一,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这个其实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具体内容)。

第二,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牛顿之前研究出了万有引力,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基本推翻了牛顿的理论,认为万有引力只在低速下成立,在高速情况下则不成立。在牛顿理论是真理的时候,相对论其实就是谬误;同样,在相对论是真理的时候,万有引力就是谬误。

第三,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这一点是上一个点的补充,也就是万有引力在低速下是真理,这个就是【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后,万有引力就是谬误了。

第四,真理和谬误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是促进真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是真理和谬误斗争后的一个结果,也就是咱们上面讲的认识的不断发展。同样,这也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重要作用(具体内容)做必然导致的结果。

最后,咱们讲这一部分最后一个点,这个点刚才一直没怎么提,就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之所以实践可以用来检验真理,是因为两点原因:

第一,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第二,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想一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但是,我们这个是辩证法,对于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也需要辩证的看,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即确定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是指:社会实践总会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今天关于真理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下一期给大家讲——价值。

每日一背

二、真理与价值2019   T18

(一)真理

(1)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同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切唯心主义都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

(4)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010   分析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无条件的,绝对的)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者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都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①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a.其一,二者相互依存。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性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他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他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其二,二者相互包含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所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可分的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在二者的辩证关系中,真理永远处在有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根源: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矛盾本性,是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或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

a.思维的至上性(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b.思维的非至上性(思维的有限性和相对性):人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c.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这种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每日一练】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一道简单的分析题,答案不是很多,同学们可以写一下试试。

往期回顾:

【每日一课1】2021年考研政治内容及规划

【每日一课2】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绪论

【每日一课3】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讲——哲学的基本问题

【每日一课4】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讲——物质的概念

【每日一课5】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讲——世界物质统一性

【每日一课6】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讲——意识观

【每日一课7】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讲——实践观

【每日一课8】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讲——两大特征

【每日一课9】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八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每日一课10】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九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每日一课11】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讲——质量互变规律

【每日一课12】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一讲——否定之否定

【每日一课14】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三讲——五大范畴

【每日一课15】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四讲——实践与认识

【每日一课16】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五讲——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每日一课17】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十六讲——认识的发展规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