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于人,永远是牵肠挂肚的念想!
记得在成都念书时,学校食堂里的粽子都是花椒馅儿的。每天吃饭就和植物大战僵尸里的豌豆一样,必须不停地吐花椒,才能避免踩雷。可这多年过去,我一见到川菜馆,却还是忍不住有想要往里蹿的冲动。
食物和人之间的奥妙,就像我们这一生的爱恋,时间和出场顺序都很重要。青梅竹马当然好,但也免不了会对闯入的陌生人,心动一番。嘴里把着矜持,喜欢却全写在了脸上。川菜于我,就是这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
不同的人,对食物会有不同的期待,因而产生不同的造化。这是祖先赋予后代的能力,也是人类基因里潜藏的本性。有一期《圆桌派》,请来陈晓卿,梁文道、蒋方舟一起聊饭局。节目中,陈晓卿说了一个故事,让我颇感有趣。
当年沈从文在湖南湘西当土匪,会把绑来的孩子先关起来饿三天,然后再给他做一条鱼。孩子只要一动筷子,就会马上露出家底儿。如果这孩子吃鱼背的肉,挑大块肉吃,他们会直接放了,因为他肯定是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这孩子一上来就挖鱼肚子,这个得扣几天,估计家里有点家底。如果这孩子只找腮帮子肉,第一筷子就夹月牙肉,那这次不让他家倾家荡产,肯定赎不走。因为这孩子是家里最受宠的人。
千万别小瞧吃,它绝对有本事出卖你的家世、背景甚至财力。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容易被吃相出卖的,还是一个人的心性和欲望。
------
在中国,一地之差,味之千里。这小小的差别,足以让每个人对家乡的食物和味道念念不忘,以至于味觉的牵挂,都成了一抹浓浓的乡愁。
人和食物的命运,总是被纠缠在一起。互相牵挂,难舍难分。我们努力记住的每一个味道,其实都是为了记住,曾经为我们烹饪这份菜肴的人而已。味如其人,失去了,就再难找回了。
人走了,味道自然也就丢了。这是真相,也是宿命。做一个热爱食物、尊重食物、善待食物的人。好好吃饭,就是我们最好的修行。即使人不在了,吃完那熟悉的一口,他也还是活在你心里,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