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解读
2022-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思自在
本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是媒介研究文化大师,他曾在纽约大学任教,并且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对媒介文化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一直对电子媒介持有批判的态度,因此出版了《娱乐至死》一书,尖锐地讽刺了人们把所有的公众话语搬上电视的现状,同时警惕人们小心掉入娱乐至死的陷阱。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作者先从城市与美国精神的联系,引出本书观点:现代社会是娱乐精神充斥的时代,人类演变成娱乐至死的物种。
无论是政治、商业、宗教、心理各领域皆是如此。
政治家展现的不再是智慧,而是化妆术。商业产品的质量、用途不如展示技巧重要。
传教士公开宣扬,上帝更优待那些让人发笑的人。心理学家竟说,取悦于人,真好。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些人也试图研究说明,但都没有触及本质。
作者认为,应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而会话包括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电视时代的会话是形象而不是语言。
作者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说话的工具。
而《圣经》带来的启示是,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最终控制文化。
媒介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介入却不为人注意。
钟表延伸了时间的约束力,取代了大自然的权威。书写,在现实中创造了过去,让眼睛代替耳朵,成为语言加工的器官。
每一种工具都会蕴含超越自身的意义,这更像一种隐喻,正是这种隐喻创造了文化的内容。
总之,作者认为,娱乐方式的文化精神,背后原因是媒介发生了变化。而媒介像一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