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千古
2020-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赵玄素

这两天看的书是参加过《中国诗词大会》里的一位语文老师纂写的关于唐诗的一本书——《在唐诗里孤独漫步》。类似这种书写过去沉淀的书目,都离不开直抒胸臆。于是,读起来每每被作者心中涌动的情怀所感染。不知以往诗人身世真假,一生的陈述,加上美丽夺目、风格迥异的诗词诗风,单是这般便让人沉醉其中。
这位老师的笔风有自己的风格,一看便是饱览诗书无数的,而且对每个诗人有个人独到见解,笔风客观随之不一,让人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深入。在品读诗人们流传下来的经典诗句时,难得的是作者不是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有他自己的纵横和高度。尤其有几位诗人的境界很高,这位老师也能够从哲学角度给予不同的分析和赏评。好像他同他们有所共鸣,又将这些如数家珍的告知读者,因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清奇智慧的受用。
书还没看完,有几篇写得非常之好。于是又有了欲买来入柜的“冲动”。以往也看过类似唐诗与宋词的鉴赏点评这样的书,很美很流连忘返。但是仅仅是客观理性的赏析,缺乏人文的纵深和气质。我发现文化和哲学碰在一起,激起的火花是更为耀眼的。它能启迪人的智慧,看得更为高远,让心更澄澈,也洞达明性。
读诗不光看的是诗词之美,背后隐含的故事,如果越过这些用智慧和人性去观摩,能看到的风景除了美之外,更有绮丽变幻的极丰富内涵。诗词是折射过往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瑰宝,它浓墨重彩,富含奇景。什么时候读到它,心内都会涌动美妙的情怀。这种情怀,穿越千古,乘一叶小舟,漂流到如今繁华变迁的时代。很荣幸因缘际会,也能沉浸在诗词优美浩瀚的文字之中,感怀时也能绞尽脑汁的写上几首不成诗的拙字。不论表达了怎样逼仄的情怀,我都愿在诗词古韵里徜徉,领略它们独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