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缝隙里的唐蒙
如果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曾经让我爱不释手,废寝忘食,那么马伯庸的小说总会让我拍案叫绝,他会从历史的皱褶中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演绎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让冷冰冰的历史有了触感,有了温度,好像是给死去的历史吹了一口仙气重新活了过来,活泼泼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马伯庸最新长篇小说《食南之徒》,还是他独特的叙事手法、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将历史、文化、悬疑等元素巧妙融合,回味无穷。小说讲述了一位爱吃的汉副使胖子唐蒙来到饕餮胜地南越,不经意中卷入到了南越宫廷风云之中,化身“大内密探”开启推理断案技能,凭着吃货的不舍精神,咬住枸酱这一特殊的调味品,追踪流通线路南越、夜郎、蜀地,从而开凿出了一条绕过五岭进入珠江的通道,最后把南越纳入汉朝的版图。
南越王赵佗曾是秦军副首领,跨过五岭开辟了南海、象与桂林三郡,后转为三郡军户,在当地繁衍生息。秦末大乱之时,赵佗趁机封闭岭南关隘,合三郡而独立,关起门来自称“南越武王”。汉朝几位皇帝想用兵收服,终因五岭阻碍而不了了之,赵陀死后由孙子赵眛登基,赵眛性格软弱,当国主仅三年。就在土人左相鼓动下想称帝,上国派汉使到南越来交涉,南北对峙、族群隔阂、权位争斗、国策兴废……时局波谲云密,唐蒙作为汉副使面对重重困境,甚至是绝境,能信赖的只有美食,能够破局的也只有那颗追求极致美食的心。
马伯庸在书的后记中写道,本文源起,是《史记》的《西南夷列传》里的记载,王恢利用兵威派遣番阳令唐蒙将出师的意图告诉南越。南越人用蜀郡出产的枸酱招待唐蒙,唐蒙问他们这种枸酱从什么地方来的……这一段记载让马伯庸产生了兴趣,因为一种食物而被灭国,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例,而且他察觉到最有趣的地方,不是唐蒙这位美食侦探的经历,而是他所展现出的地理认知。
马伯庸在某次访谈中说:在浩瀚如海的史料中偶遇唐蒙与枸酱的故事,他决定为此写一本小说,堪称一位当代“吃货”向汉代先贤的致敬。一如《长安的荔枝》《两京十五日》,这又是一个马伯庸从历史的缝隙里“抠”出来的故事。透过历史长河中的微小之物,窥测背后官场之道与叵测人心,就像是《长安的荔枝》里的小小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账本上的一笔数据,在《食南之徒》里,则是“什么都能吃的岭南”里的一味小小的枸酱料。
在历史的缝隙里,找到可以发挥故事的空间,创造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把阴谋、阳谋、美味、佳肴、政治、文化结合在一起。作者就像高明的厨师,把这些食材收集集全,运用适当的结构,急火攻心,慢火细炖,熬成了这锅风味独特的《食南之徒》,读完后依然回味无穷。